FM94.7经典947《智慧妈妈》栏目,2015年8月2日在上海东方中心与主持人陈洁老师探讨关于少儿美术教育的
金国明: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能坐在这里与大家聊聊儿童学习绘画的问题,其实对于儿童画的教育我并不擅长,我从事绘画三十余年,并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工作近20年,只是曾经在工作过程中接触过一些相关的专家学者和编辑了一些有关高考及艺术考级与美术方面的图书。其实这个问题比较专业,而我只能从个人的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认为儿童绘画是一个人在成长年龄段中所特有的绘画形式,有个性,有趣味性,有共性。儿童对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方面都有天生的兴趣与爱好,对于绘画来说,孩子们从会拿起笔开始,就会自己涂涂抹抹,不管纸上还是自己家的墙上都会留下宝宝们的手迹。有时会描绘出令你想象不到的精彩画面,也有的乱七八糟杂乱无章。那么有的家长就会说:“看我家的小孩画得多么漂亮。”也有的家长却在担忧:“我家的小孩怎么没有天分呢?”画得像或好看就是好,画得不像出乎常规就不好。也许你听到过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为什么呢?这就牵涉到儿童绘画中主题对象的共性问题,儿童对于绘画的力表现在不同的年龄段,你叫二到三岁的小孩画出物体的形状,那确实就勉为其难了。你看到人家高年级的小孩都在画素描,你也让孩子也去学,结果却适得其反。所以我觉得要根据每个小孩的性格特点、兴趣点、年龄段来启蒙教育。激发小孩对绘画的兴趣比较重要,儿童对于他所的事物用他也不知所云的方法表现出来,这就是儿童画的心理特征,顺其自然让孩子的发挥就是最好的启蒙方式。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那么我要提醒家长们,不要心急,多鼓励自己的小孩,而不是去甚至打击小孩的自信心。比如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准备足够的不同材质的纸张:如白卡纸、铅画纸、各种色卡纸等,颜料有水粉、水彩、丙烯等,笔有蜡笔、铅笔、钢笔、毛笔等各种绘画工具。让孩子们在的无拘无束的与心情中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创造力。千万不要去埋怨与小孩怎么把衣服弄脏了!颜料涂抹在新衣服上或许会令一些家长感到非常不舒适,但是这时作为家长如果说一句:“宝宝,没关系,画得很棒,继续加油啊!”那么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兴奋,在兴奋与自信中自然了完成他的色彩游戏。为什么会把颜料洒在身上,因为他兴奋了画得开心了嘛,你在小孩开心的时候呵斥他,那他的情绪马上跌落到冰点,甚至会吓哭了,如此几番,小孩对于绘画会产生一定的拘束与不安感,怕弄脏衣服或桌面,导致以后怕画有颜色的画了。所以情绪的调节也是儿童画教育里的一个课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因此鼓励与表扬是最好的启蒙方法,家长们不妨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金国明:多数家长们是没有美育这方面的经验,这点其实也不要过分担心,你的小孩具有天生的无比强大的创造想象力。你的观点与经验在这里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你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告诉或于小孩,比如太阳应该用橙、叶子用绿色、天空用蓝色等。小孩子画出一个他所认为的色彩有何不可呢?他就画出黑色的或白的,飞机在水里,人物倒立,小狗在飞等等,这种无意识的组合才是儿童画的主要面貌特征。启蒙的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宽松,多鼓励多表扬,在游戏中适当引导儿童对自然的反应,多到大自然当中感受自然景物,不断让小孩增加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这样在孩子以后的绘画中自然会有他所感受的事物出现在画面里。还有多给孩子看一些优秀的国内外绘本,通过图文并茂的学习有利于他对绘画的兴趣。儿童对于绘画有着天生的兴趣,我们要和培育这种兴趣,这要通过长时间不经意的来增强儿童的绘画兴趣,我们并不一定要孩子将来从事这个行业,只是让他们通过绘画艺术来这个世界,并有能力去描绘出他们心中的美好天地。
3.陈洁:你可以跟大家谈谈你的体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绘画,起步的时候适合学什么画,从哪儿入门?
金国明: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他不同的绘画特点,主要区别是儿童对于事物的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两到三岁的小孩是在捕捉色彩游戏过程中成长的,他们没有造型的概念与描摹能力,对于色彩有着天生的感觉。大多以点、线、面组合的抽象画面为主,想象力极为丰富。
这时家长们要备好各种各样的纸张与毛笔、铅笔、钢笔、蜡笔以及各种颜料等放在家中的各个角落里,孩子们可以随手拿到并涂抹起来,这时家长也不要去他的创造欲。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专门留出一块墙面,挂上一块较大尺寸的教学用的白板,就让孩子在白板上任意涂鸦。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涂抹墙壁的,也可以平时给小孩上一些家庭课、记事等等,久而久之这块领地就属于小孩的,他也会非常珍惜。一般挂到上小学都可,非常实用。有的家长有意让小孩学中国画,我有个中国美院做老师的朋友,他比较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从他儿子两三岁时就让他接触笔墨纸砚,让小孩在宣纸上任意涂抹,感受宣纸的特殊渲染的效果,那种无意识的点线组合形成的画面别有童趣,所以体验才是最好的方法。
儿童一般到了四到六岁就有了形体的概念,形象上有外星生物、怪兽、公主、大头娃娃、飞机、大炮等,这时的儿童画启蒙犹为重要,儿童画老师的教学应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国内优秀的儿童画教师并不多,往往会教出一些千篇一律的儿童画,学生必须照着老师设计的形象临摹或创作,出来的作品失去儿童本来的情趣。我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要懂得儿童的心理,设计一些场景来儿童的绘画想象力,不要去局限于形体与色彩的完整性,要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的特点来指导。有时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亲子互动的效果会更好,在引导中儿童的想象力。我反对一些老师用他画的儿童画让孩子们参考与临摹,所谓的玫瑰花应该这样来画,几笔就画出一个动物等都是不太可取的。儿童画的童趣与韵味只有儿童才能表现出来。老师与家长起到的作用是与引导作用,课堂的设置也要让儿童产生强烈的兴趣,让他们画感兴趣的、喜欢的事物,题目宽泛不要单独命题。这个阶段的儿童没有什么入门的概念,主要是培养兴趣,有时候会产生阶段性的反复,或在某个时期不感兴趣了。这时家长也不要去逼他,其实这阶段的小孩都喜欢美工,剪剪、贴贴、画画、搭节目、做模型等。绘画与美工制作相结合常好的方法之一。
七到十岁的儿童喜欢描摹,对复杂的形体事物有了较强的描绘能力。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启蒙教育比较重要。家长们有条件的话可以多带他们到国内外的美术馆、博物馆或艺术展览上亲临感受。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他们一些正确的艺术思维与方法。简单的速写可以多,想象力的引导更为形象生动。我认为学习正规的素描和色彩技巧训练等还是放在十岁以上的少年比较合适。
金国明:美术考级是十多年来艺术教育产业链里的一个环节,作为艺术来说,用考试的形式很难衡量出一个人的艺术修为,许多艺术界人士对此也褒贬不一。我认为艺术考级有利有弊,既然谈到考级,我还是客观的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仅供大家参考。前几年我参与了文化部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艺术考级教材》的编写工作,我负责《素描1-10级》、《速写1-10级》、《色彩1-10级》、《漫画1-10级》共16本教材的编辑组稿任务。其中《漫画1-3级、4-6级》是儿童艺术考级的重点,《全国艺术考级教材》把儿童画归到《漫画的1-3级》中,1级的考试对象基本是2-3岁的幼儿,1级作为初级的起步考试,对构图造型的要求是能画出基本的形体就可以了,他们有自己对物体的理解与表现方法,只是儿童的手肌肉发育不发达,致使画出来的形象非常质朴可爱。2-3级多数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包括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些儿童可以在画画时些,不拘泥于绘画的任何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目的。
《漫画4-6级》级是儿童画向漫画过渡的一个阶段,基本是6岁-10岁的小学生为主。我觉得儿童画的考级比素描、速写、色彩和中国画等的考级内容更符合儿童学画的特点,一般的儿童并不需要专门训练就能达到1-3级的水平,因为我说过儿童是天生具有艺术家的天赋与想象力。你让3岁的小孩去考4级以上是不太可能的,如果让6岁的儿童考1-3级,估计都能通过,这就是年龄差别的原因。我认为10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通过家长与专业老师的引导,使他们畅想在儿童画的广阔空间中,让他们畅想与创意出风格迥异、形式丰富多样的儿童画来。
素描、速写、色彩的考级对象多为小学阶段的少儿,他们已经具有基本的描摹能力,只要引导得当还是可取的。这取决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了,老师要懂得一些儿童的心理特点,显然用化的教学模式是不合适的,我不主张用刻板的技巧训练来学生。许多小学生在素描、色彩过程中感到非常枯燥,画得不好时老师就动手改,改好后学生拿回家,家长看了觉得小孩画得蛮好了。基础训练是分阶段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年龄段我觉得还是儿童画成熟的阶段,不妨可以让小孩多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画种和形式去创作各种有趣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儿童画作品。
有了对绘画的兴趣与爱好,就有了将来继续学习艺术的动力。我认为小学五年级以上就可以开始接受一些基本的绘画训练了。考级是形式,我们不以考级为目的,在意识上起点要高,请优秀的专业人士也是有必要的。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艺术与兴趣爱好,艺术与生活是相通的,也许你家的宝宝将来会成为一名杰出的教师、设计师,或是艺术家。
金国明: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都喜欢上美术课,因为他们可以在画画玩玩中放松自己的心情。我曾经编辑过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加上以前我也做过美术教师,对于体制内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了解。也深感做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很不容易,每个学生的特点也不一样,假若我们用刻板的教学模式去套,则弊多利少。教材其实提供的是范本模式,具体在教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出教师所掌握的艺术知识来灵活设置课程。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专门与上海的儿童画教育专家吴有源先生进行过探讨。第一,他认为现行的儿童画教学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目前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第二,儿童画教学要善于发掘儿童的创造力。他举了一个风筝的例子:孩子是风筝,老师是线,风筝飞到哪,线跟到哪,但也并非要在放飞过程中一直去拉这根线,时有时无,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逐步指导。又如画圆,是画鸡蛋好还是画土豆好呢?显然教学结果还是画土豆好,因为孩子机械地画出的鸡蛋,还不如画土豆所产生的不规则的圆形来的好看有趣味。
我女儿今年四年级,在上海一家知名的公立示范性小学上学,前些天我问女儿这学期课堂上画了几张画,她说两张,我说怎么会两张?她说老师第一节课上打形起稿,第二节课上描摹勾勒,第三节课上涂颜色、第四节课才完成这幅课堂作业,这样一个月就画了一张枯燥、刻板又无创造力的图画。
我觉得怎么使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确实是我们的美术教师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教材只是提供章节里的教学目的与内容。我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灵活设置一些有趣的课题,用式的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对要所描绘的事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他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画出不同个性的作品来。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单纯地完成教材上的内容,就是成功的教学模式了,同时对于初中学生的美术课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我想对于这个问题最后还是留给大家去思考比较妥帖!
金国明:我几近不惑才有了弄瓦之喜,但我花在小孩身上的精力不是很多,主要是贤内在操持,她是外语大学的英语教师,教育的问题大多交给她了,她从小给小孩讲故事、朗读,使小孩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记下点滴情绪等,现在读小学的小女会每月能自觉地阅读十几本她感兴趣的图书,她兴趣非常广泛,喜爱体育、音乐、绘画等,学了排球、滑冰、乒乓。不够还要弹钢琴、吹长笛,优点是一学就会,缺点是没长性,所以我经常跟她讲要勤奋专注,不要好高骛远。至于绘画方面自然会遗传了我的些许因子,她得过近十项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少儿美术比赛”的一、二、三等。不过我并没有刻意地去教她绘画,因为小孩子我不敢教的,现在她十岁了我也不教她绘画技巧。主要是怕抹杀了儿童的特有的创造力,如果她感兴趣学习,那么到五年级以后就可以开始一些基础的绘画训练。
儿童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的力与动手能力。我就是让小女多看看,家里多布置些艺术大家们的书画作品,让她到画室里多来玩玩,也就是意图在不经意中让她耳濡目染,言传不如身教。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