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生于湖南益阳,在偏远小镇生活和长大。2003年-2007年于电影学院文学系学习。
大二时在湖南老家拍摄纪录片《地下》,被中文大学收藏。大三时编剧的《玲玲的花园》获科隆中国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大四毕业同年冬天在湖南老家导演第一部短片《橘子皮的温度》,参加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导演的第一部长片《鸡蛋和石头》同样拍摄于湖南老家,再次全部使用了非专业演员,并获得2012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老虎。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
黄骥的几部电影作品被认为具有独特的风格,而她自己对于这种风格化有着自觉的认知——-向内的电影。
很多导演尤其是男性导演,往往选择由世界的次序来讲人在其中所处的。义渠骇我们看到的这类题材的影像,大都是从整个社会秩序、关系以及社会系统切入,自上而下的关怀角度,而她的电影则相反,是向内的,往往从一个个体的女孩的内心情绪情感角度,来折射世界的次序和系统。
黄骥的童年时期生活在益阳的一个偏远小镇,外出打工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8岁那年,性突然闯入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虽不是很严重,但在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15年后,黄骥从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当她有机会进行电影创作时,很自然地想把深埋内心的往事表达出来。“面对自己过去的羞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只有面对了,才能真正去接受它的存在,继续健全地生活下去。”
剧本写好后,黄骥把它拿给当时还是男朋友的、日本导演大冢龙治看,并把自己的童年经历和拍电影的想法告诉了他,“整个过程很艰苦,也很难受。”幸运的是大冢龙治理解并愿意和她一起完成这个工作。
《鸡蛋与石头》就是说的这个故事。黄骥说,女孩子的心有时像鸡蛋一样易碎,但当她遇到一些事情以后还是可以孵化成为一只温暖的小鸡,或许会变成一颗坚硬的石头,变得坚强了。
年轻有为的导演黄骥同时是一位难得的好妈妈。因为小时没有父母在身边,黄骥希望给予千寻全心的陪伴。女儿千寻4岁了,只上过两个月的幼儿园,黄骥与丈夫大冢龙治决定孩子的前几年要自己来带。
在的过程中,孩子始终在她的身旁,时不时问妈妈问题,而每次黄骥都会停下正在解答的问题,耐心地回答千寻的问题,此后又会自然地接上我们之前话头继续说下去。这就是黄骥工作与生活的常态。
黄骥2014年在网上发起捐书行动,为老家做幼儿园、小学图书馆,黄骥感觉到乡村的孩子们已被改变很多,他们艳羡电视中呈现的城市的繁华,而自然和乡村的美好,甚至不会觉得乡村、自然是有价值的。
黄骥认为从乡村走出,进到城市后,又重返乡村的人们有责任去引领大家思考自然对于人类的意义。电影《笨鸟》讲述的正是没有自然的、完全在城镇中的女孩子的命运如何被现代化科技所改变的故事,主人公既无法从自然中获得力量,又没有能够得到父母的。
山野怀抱中长大的黄骥认为自己根在自然,创作的源泉、灵感始终来自山村和自然。她认为让女儿千寻接触自然,她体内的能量就会循环起来。在森林学校中这“间”的森林教室里,在树屋、秋千上开心玩耍的孩子们带着我们回到童年那无忧无虑的记忆中,那其中似有无穷的力量。
自己,勇于并善于面对自己强烈的情感,并且试图找到一个方式,让情感承载下来,所有的出发点都是情感。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