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的题目是《选择的智慧》。“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要拥有选择。”站在上的李开复一身黑色西装,儒雅、从容,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头一下子就让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
“虽然这个时代赋予我们选择的和平台,但是时代并没有中国青年选择的能力。”李开复话锋一转,亮出了他当晚的主题,并给青年大学生开出了7条选择智慧的途径“用中庸极端;用反对片面;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学习累积经验;用自觉端正态度;用智慧。”此时的李开复,很像一位谆谆引导的教授。
有趣的是,在中李开复并没有回避“微软”的话题,而是以幽默述之,中当他的电脑突然死机时,他笑着说:“同学们不要怪我以前的公司产品质量不好哦。”他的话引起了同学们会心的笑声。
李开复在时将“微软”的此次诉讼案称为自己人生的“一大挫折”,在讲到“用务实发挥影响”时,他举例,两个月前,在准备第一次出庭“微软” 诉讼案前,他凭着自己学过法律的经验告诉律师,第二天出庭时只需根据自己的意思问十个问题,然后他作答即可。这十个问题是他看读到的或对他的误会,他迫切希望自己。然而,律师看完后劝他,首要解决的是先影响,赢得诉讼,然后才有机会影响和,这才是务实地发挥自己的影响。结果,李开复接受了律师的意见。“事实也是如此,我成功地影响了,所以今天我才能站在中国土地上,代表Google公司为你们作这个的。”而在这次“人生挫折”中,他的太太默默无闻地把家里的一切都扛了起来,在他看来她是一个很伟大的女性。
李开复特别强调了7条选择智慧中的最后一条:用智慧,“包括价值观、理想、兴趣,如果你还不明白自己有怎样的价值观,我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他讲了自己的一个经历:曾经面临一个的员工还是师兄的矛盾,面临这个选择,李开复很矛盾,但后来他想如果明天看到两条新闻,一条是《徇私的李开复裁掉员工》,一条是《李开复裁掉师兄》,显然前者与他价值观的冲突更大,所以他就选择了师兄。
李开复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东西,或者是固执地不该的。”他用热情的语气对全场的学生说:“所以,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1998年7月他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5年,他做出惊人之举,加盟Google,他的跳槽引发“微软”和Google间的战争,还卷入了一场官司。他曾在 2000年写了《致中国学生的一封信》,刊于《日报》,第二、三、四封信则刊于《中国青年报》,反响非常热烈,他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年轻大学生。他自己也坦言在“微软”所有的成就,赶不上写四封信的影响力大。
刘硕打关昕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