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关爱孤独症儿童首次写入助残日主题专家:6岁以前是患者康复的最佳时期,提醒社会及早干预
康复训练帮孩子走出孤独
孤独症孩子在沉默中“放飞”梦想
5月17日是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关注孤独症儿童,美好未来”,这是25年来我国第一次将关心爱护孤独症儿童作为全国助残日的主题,体现的不仅是对孤独症患者的关爱,也是提醒社会对这一“疑难杂症”应加强重视和及早干预。孤独症儿童有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独自闪烁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语言却很难交流,有视力却不愿对视,有听力却充耳不闻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残疾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总数的0.11%,约为11.1万人,其中多数由儿童孤独症导致,发病率约为1.11%。有人说,聋儿丢失的是听力,盲童丢失的是视力,而孤独症的孩子,丢失的可能是灵魂。要帮他们找回灵魂,必须在6岁以前及早干预,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提高功能,融入社会。
讲述
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有一个伟大的妈妈
在金太阳康复训练中心,有50多个孤独症儿童在接受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强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一个简单的动作,需要分解成几十个小动作;孩子坐不住,就会发脾气,摔凳子、咬自己的手。中心业务主管王艺涵说,“孤独症的主要症状就是不与别人交往,不能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患儿无法用语言、表情、动作跟别人甚至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有的孩子在一两岁时看起来很正常,到3岁左右才发现有异常表现。孤独症患者学习正的语言、与人及交流沟通会很困难,他们可能会重复几种动作。当日常生活中出现变化,他们会强烈抵制。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有一个伟大的妈妈。”
家住雁滩的新新每天都由妈妈陪着来这里做训练,儿子很壮实,妈妈又瘦又小,7岁的儿子快和妈妈一样高了。妈妈告诉记者,生完儿子后,他们夫妻就去上海打工了,儿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等孩子到了入托年龄,老人告诉他们没有幼儿园愿意接收儿子,他们才意识到孩子有问题。四处求医最终换来一张“孤独症”的诊断证明。
“以前我们问啥,儿子只会重复,就像鹦鹉学舌,现在能跟我们对话了。”在记者这个陌生人面前,新新有些害羞,但能和妈妈、老师流畅对话。为了给儿子治病,妈妈成了专职陪护,爸爸继续外出打工。而另一个小朋友,在被确诊为“孤独症”后,爸爸要放弃治疗,再生二胎,妈妈怎么也不忍心放弃这个幼小的生命,最终夫妻离异。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边上班边接受康复训练,当孩子终于开口叫“妈妈”,成为这个女人一生获得的最高赏。
来自陇南的李大姐是金太阳康复训练中心的“热心妈妈”之一。在平时的训练中,她不但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对别人的孩子也很有耐心。为了给儿子治疗,她与别人合租了一套房子,每天训练。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孩子的进步有目共睹,9月份就可以入学了。而熟悉的人都知道,她的儿子是抱养的。
奇迹
两名“星儿”的康复经历
今年47岁的王艺涵,从2000年开始专业从事特殊儿童教育,至今已有15年。2002年创办首家基层康复站(城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2008年,在家长的支持下创办金太阳康复训练中心,2009年,中心在市民政局注册登记。截至目前,已帮助来自全省12个市州、30多个县的300多名障碍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她始终相信,有爱就有奇迹,只要付出,就能“星儿”。
依依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儿,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但从出生到4岁,孩子只吃一种奶粉,其他副食、蔬菜甚至水都不喝。父母带着女儿走遍全国寻找名医,但都束手无策。后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王艺涵,但孩子即便饿得爬不起来,依旧其他食品。王艺涵尝试用棉签蘸水,湿润孩子的嘴唇,慢慢地用棉签蘸米汤,一点一点儿改变。现在,依依已经顺利进入幼儿园,和其他孩子一样活泼可爱。
小虎的爸爸妈妈都是医学博士,对于儿子迟迟不说话,长辈都以“贵人语迟”来安慰他们。他们压根也想不到自己的孩子会有问题,直到两年前在被确诊为“重度孤独症”,爸爸一夜之间头发全白,妈妈哭得肝肠寸断。在王艺涵的精心训练下,现在的小虎可以和小朋友正常交流。为了让孩子尽早融入社会,小虎每天早上在幼儿园,每天下午继续接受训练。“五一”节,金太阳康复训练中心和小虎所在的幼儿园搞了一次联欢,台上,小虎和班上的20多个小朋友一起打水鼓,在音乐的节拍中,小虎的每个动作都那么有力、协调,根本看不出是孤独症患儿。,金太阳康复训练中心的老师们全哭了,因为他们的付出终于看到了;而同去的孤独症患儿的家长们都笑了,因为他们从小虎身上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希望。
关爱
国家财政为孤独症儿童构筑“七彩梦”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残疾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总数的0.11%,约为11.1万人,其中多数由儿童孤独症导致。我市目前在各类机构接受训练的孤独症儿童约有120名,由于孤独症的特殊性和严重性,需要长期系统的康复教育和训练。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免费为我市60名3-6岁符合条件、有康复需求的贫困孤独症儿童提供1.2万元康复训练经费。同时,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自闭症支持项目,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童缘”项目等都为更多的障碍儿童提供了帮助及资金支持。
5月14日,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市政协副陈静、市残联理事长孔令利来到金太阳康复训练中心,代表市残工委走访慰问孤独症儿童,并送去3万元慰问金。王艺涵说,现在,中心可以为孩子们添置新设备了。她告诉记者,在大连学习时,她特别羡慕大连用的多感官教学,当屏幕上出现汽车,孩子坐的椅子会颤动,模拟汽车行驶的状态。所以,最近她在天天买彩票,希望中后能给孩子们买一台多感官教学仪器。现在,有了的慰问金,孩子们就能享受到更好的训练仪器。
梦想
让孤独症儿童有托可入、有学可上
电影《雨人》中的孤独症哥哥不乘坐飞机,却对航班出事情况倒背如流,并且他的数字计算能力和记忆力也非常惊人,弟弟将他带去拉斯维加斯的赌城,他通过对赌博规则的快速计算,使得弟弟大赚一笔。在采访中记者获悉,70%的孤独症儿童有特长,画画、音乐甚至是对一些抽象数字具有极强的机械记忆能力,可熟知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及地图,并倒背如流。在金宝贝特殊儿童教育中心,一个小男孩看一眼电视里一闪而过的画面,就能十分近似地在纸上还原;一个小女孩对老师讲过的乐谱烂熟于心。在这个没有歧视的乐园里,他们快乐成长,但未来在哪里,父母很忧心。
生活、融入社会、科学康复是孤独症儿童的唯一出。陇南的李大姐现在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儿子能有学可上。因为在春季开学后,他带着儿子去当地幼儿园,希望能让孩子尝试一下集体生活。但老师一口回绝了,“我们教不了你的孩子,这里不是特教学校。”李大姐甚至提出,就让孩子试一周,按一个学期交费。还是没有为儿子敲开社会幼儿园的大门。
其实不光是李大姐,每一个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在孩子经过及早干预后,看着他们的一点点打开,都希望能进入正常的学校生活,但社会却关上了那扇接纳的门。
在金宝贝特殊儿童教育中心,还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们经过前期的康复训练,可以与人沟通,但同样面临着无学可上的困境。金宝贝负责人潘学军正在计划通过三到五年的职业培训,能让这些孩子。为此,金宝贝与法贝德联合,为这些孩子讲授烘焙知识,并计划未来在老师的陪同下,在企业通过性就业的锻炼,以期在他们二十五六岁时,能生活、融入社会。但美好的愿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注:受老师和家长所托,文中孤独症儿童均为化名)
6岁以前是孤独症治疗的最佳时期
在采访中,康复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景主任提醒,孤独症一旦确定,几乎就是终身残疾,很难痊愈。因为,对于孤独症儿童,6岁以前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时他们的神经系统具有极佳的可塑性。所以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必须抓住这段宝贵时间,争取让患儿在6岁之前恢复语言功能。
据悉,孤独症多见于男孩。目前从全球范围仍然没有有效治疗自闭症的方法,但通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特殊的教育和训练,使他们言语行为尽量达到正的标准,尽早回归社会。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11种最新的儿童孤独症特征,其中语言能力滞后、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如果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那么极有可能患上了孤独症: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出生后2个月还不会笑,对周围事物反应差;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即使会说话了,但却缺乏语言技巧;不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语言单调,经常说重复语言、刻板语言或自造词句。首席记者刘蔚霞文/图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