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很多爸爸妈妈会在孩子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事事护着孩子,为孩子着想,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结果造成“爸妈越完美,孩子越不完美”的后果。
下面是五种“完美爸妈”类型,你上榜了吗?
第一类,万能无敌型爸妈
万能型爸妈就是把孩子当做弱小的个体,什么事情都在后面盯着,一有什么困难就马上帮孩子完成,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结果孩子总是觉得爸妈是万能的,遇到困难就只想着依赖爸妈,不再思考问题。
电视剧《虎妈猫爸》就呈现出了猫爸教育女儿的现象——孩子作业写不完,爸爸就跟在后面帮孩子写作业;孩子想看动画片,爸爸就帮孩子打开电视;孩子不想学习,爸爸就想尽办法带孩子去游乐场……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觉得什么事情都要找爸爸,不用自己动手动脑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也不必对孩子事事照顾,孩子遇到困难了,不要第一时间就帮他解决,应该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应对,不要让他养成一有困难就找爸妈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很难,长大就迟了。
第二类,强人所难型爸妈
有些爸爸妈妈对孩子倾注太多希望,就经常要求孩子做得最好、最棒。只要孩子犯一点小错,或者成绩达不到爸妈的标准,就马上孩子,不给孩子一点空间。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的“控制”下容易变得自卑、胆小,是不利于成长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10岁的可可平时参加舞蹈培训班,舞蹈跳得挺好。每逢亲戚来家里做客,爸妈总要孩子在亲戚面前表演,以让大人的脸面添光。如果可可不愿意做,她的爸妈就会恼怒地:“这孩子,真是没礼貌,平时不是跳得好好的,叫你表演下怎么了?”有时候孩子考试倒退了两名,心里已经够难受了,可父母也从不安抚,只会说:“看你这学习态度,真让我失望!”久而久之,可可变得越来越不爱讲话,总觉得爸爸妈妈是的!
其实,孩子如此单纯,他们最害怕的就是爸妈的不信任。爸爸妈妈不妨试着不去强人所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肯定孩子好的一面,引导孩子改进坏的一面。孩子的自尊心好了,自然就愿意迎合你们的期望去实现目标。
第三类,高度权威型爸妈
如果你的孩子做的事情跟你有冲突,这说明他已经在长大,学会思考了。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以权威去孩子的想法,造成更多的误会。比如孩子很喜欢躺在床上看书,或者喜欢靠近电视机看节目,有些爸妈懒得跟孩子解释,就会拿走孩子的书或关掉电视,她去做其他的事情。这就让孩子感到伤心,为什么大人总是有自己的一套做事规则,完全不管孩子的想法。这种高度权威型的爸妈往往喜欢对孩子下命令,或者摆臭脸色给孩子看,无形中制造了亲子之间的鸿沟。
试想下,孩子连家人都不敢亲近,他还能有什么别的依靠呢?这样的孩子会越来越孤独,会有更多负面情绪。所以爸爸妈妈不妨少点严肃的面孔,多点温柔,帮助孩子打开,别毁了孩子健全的人格!
第四类,“担心受怕”型爸妈
有些爸妈处处小孩,所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结果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为他铺垫好,不让他走弯、承受点挫折。结果孩子呢,反而没有自己想得坚强,而是更加弱不禁风,对他人也一样“颐指气使”,连基本的人际关系也处理不好。
有的孩子看爸爸妈妈累,想要帮忙煮饭洗碗,结果妈妈总是急忙跑过去孩子“你都不懂做家务,把碗摔了怎么办,快去学习吧!”其实孩子主动帮爸爸妈妈的忙,说明他想融入家庭生活,尽一份心力。
爸爸妈妈不要害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就想为他包办一切。有时候,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有利于他摸索这个世界的规则,增强他的信心。
第五类,“抢着买单”型父母
有些爸妈很喜欢抢着为孩子的错误行为买单,比如孩子摔倒了,就责怪地板;孩子弄丢了玩具,就带孩子去买玩具;孩子弄坏了朋友的模型,就急忙替孩子道歉和赔偿……这样的“买单”型父母无法让孩子知错就改,反而。
有这样一个爸爸,6岁的孩子在家里奔跑的时候摔倒了,哭得呼天喊地。这个时候爸爸走过去说:“你刚才摔倒了,也把地板撞疼了,但是地板不会讲话,也不会哭。你是不是要跟地板说对不起?”
孩子愣了一下,地摸了摸地板说:“对不起!”这位爸爸满意地说:“好了,擦掉你的眼泪,以后记住小心走,不要地板了。”
想让孩子变得聪明伶俐,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是,做父母的应该鼓励孩子完成自己的事情,做错事了要自己承担责任,这样,孩子的成长一定会让人惊喜!
当你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发现,做父母的或多或少都有着五种“完美爸妈”的影子。当你习惯为孩子包办一切时,不如收起你的“援手”,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尊重孩子并经常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有时候,试着放松自己紧张的神经,做做“坏爸妈”、“懒爸妈”,可能教出来的孩子会更优秀。爸爸妈妈们,不妨一试。
来源:家教智慧
育儿课堂
育儿课堂 育儿的乐园
商务合作.
和其他需求请添加小编微信号或者邮箱: mijia6/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