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呵护宝宝 > 正文

2018年任务驱动作文审题、拟题和标题设计完全攻略

类别:呵护宝宝 日期:2018-8-14 5:47:54 人气: 来源:

  当你看到作文材料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审清题、拟好题、设计好开篇一段,那你的作文即使达不到满分程度,也绝不会低于50了,所以小伙伴们,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吧,不要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慌慌张张哟~

  古语云:“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灵的第一个交会点。作文标题拟得好,既能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又可以先声夺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高考阅卷实际来看,阅卷老师每天阅读了大量作文后一定会有疲倦感,而靓丽的标题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为之一振,从而为作文赚到印象分。高考作文评卷中,作文若是缺少题目则会被扣2分,但这其实不仅仅是2分的问题,而是没有题目,文章会显得不完整,也会让阅卷老师对作文有一个不好的印象。这样一来,作文被扣的分数就会大大超过2分了。但是有些同学对此毫不重视,或随意把话题做标题;或拟题不准确,词不达意;或拟题落入俗套,毫无新意;或偏离材料,文不对题;或冗长呆板,甚至出现错别字和病句,令倒胃口……这样的标题自然是入不了阅卷老师的法眼的。

  综观高考满分作文的标题,记叙文的题目或直接点明记叙的对象,或交代记叙的事件,或引起人们注意;议论文的题目或直接点明论点,或交代议论范围,或令人深思……真是百花齐放,各领。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话均可入题。有的题目注重拟题效果(或简洁切题,如2015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的标题“不朽的范儿”;或意蕴深邃,如2015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的标题“扎根在土里,亦游走入天际”;或点明中心,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优秀作文的标题“遵规守范,呵护生命--致违规驾驶的陈先生一封信”;或引人遐思,如2015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的标题“守住心中的桃花源”等),有的题目注重拟题技巧(或意象组合,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的标题“小巷面条香”;或逆用常语,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的标题“与其弄巧,不如守拙”;或巧用各类符号,如2015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的标题“≠”;或彰显另类文体,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优秀作文的标题“我为‘小刘’点赞--致‘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的一封”;或化用诗文名句,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的标题“似曾相识燕归来”;或妙用修辞(常用的主要有引用、比喻、拟人、对偶、设问,反问等),如2015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的标题“柔也人生,刚也人生”)。综合分析各类高考考场佳作的标题,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标题,必须是准确、切体(符合文体特点)、简明、醒目、新颖、有诗意的。

  任何类型的作文材料,都会有自己的中心意思。考生在写作文时,可以直接将材料中的观点提炼浓缩形成题目(直接入题法),让读者一见题目就知道文章的中心论点,从而使得文章观点鲜明、中心明确。这种方法有点像打球中的“短、平、快”,在直截了当中既彰显了个性,又给人一种鲜明爽快、痛快淋漓之感,还不容易偏题。比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优秀作文的标题“懂得规矩,理解真爱--致陈先生的一封信”,该题目就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直接醒目。

  狼一向以著称,它用牙齿做武器,征战厮杀,获取食物。在沙漠和草原中生活的骆驼不是狼的对手,不过,骆驼另有一手--它的手段不是进攻,而是逃跑。骆驼与狼相遇时,狼总是急切地发起进攻,速战速决,而骆驼常常是吼叫一声,撒开四蹄狂奔,狼不肯放弃就要到嘴的美味,就拼命追赶。但跑着跑着,狼的速度就慢下来了。骆驼见状就主动放慢速度,给狼一点鼓励和希望。狼果然中计,继续用力追赶,骆驼则装成一副精疲力竭的样子,一点一点地把狼引向无水无食无生命的大漠深处……狼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四肢发软,口吐白沫,呜呼毙命。

  要求:明确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寓言类材料作文题。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材料叙述的主要现象,并通过分析关键语句探究其原因与结果,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材料,深入发掘材料寓意,只有这样,才可将文章写深写透。就本题而言,材料写的是骆驼战胜狼的故事。在与狼的较量中,骆驼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最终取得了胜利。要想深入发掘材料的寓意,考生就要一反常规思维,透过表面看到本质。从骆驼将狼一步步地拖垮,最后取得胜利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智慧的力量”“以弱胜强”等;从骆驼不善于奔跑,但力强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善于发挥优势”等;从狼急切地进攻骆驼,即使精疲力竭也要追赶却最终毙命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量力而行”等。

  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扣住了关键词句或关联点,也就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若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或关联点做文章的标题,则会使文章标题醒目有力,既体现材料的内涵,防止偏题,又可使阅卷老师明悉作文的观点。如2015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的标题“刚柔并济,造就和谐的”,该标题就扣住了材料“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中“坚硬”“柔软”“和谐的”三个关键词句,从而亮明了文章的观点,醒目有力。

  标题化用俗语、流行用语、歌曲名、影视剧名、广告语等,会显得通俗易懂,自然亲切,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化用人们熟知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中的名句、成语等,既典雅工丽,词约意丰,又使得文章显示出文化底蕴。前者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化用民间谚语)、“‘爱’在心头口难开”(化用流行歌曲名)、“不要让‘断层’”(嫁接地理术语)等;后者有“何以度君子之腹”(化用成语)、“别人的风景你的梦”(化用诗句)、“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化用古典诗词)等。

  2015年8月1日,演唱会上,歌手张靓颖在唱歌时不慎从台上跌落……但很快张靓颖就出现了,她身穿一袭白裙,妆容优雅,手臂上却有大块的瘀青。她说“不好意思,今天我不是很专业”,还说“要把所有能唱的歌都唱完”。受伤后她只能坐在椅子上唱歌,但所唱的歌几乎每首都媲美原音又饱含更多情绪……张靓颖的表现绝不像她自己说的“不是很专业”,相反完全可以用老师的那句“完美!”来形容。现场上万名观众,一片沸腾。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选用的是新闻素材类材料,讲述的是张靓颖由于意外事故跌落,但她克服困难,为观众献上自己的歌,且表现堪称完美。材料内涵丰富,立意角度多。从张靓颖发生意外但依然为观众献歌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勇敢面对困难、人要有敬业、具备职业素养等;从张靓颖献唱且表现完美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立意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工作要有负责任的态度等;从张靓颖的话和材料末尾的评价的角度可以得出为人要谦逊的立意。若写成记叙文,要注意情感真挚,刻画细致,叙事生动;若写成议论文,则要先分析材料并确立观点,然后围绕观点加以分析论证,分析时可以运用多种论证方式,从而达到加强论证力度的效果。

  有的标题运用修辞手法,显得既简明生动,又新颖别致,对读者极富吸引力,如“生命不是永远张开的弓”(比喻)、“树的叹息”(拟人)、“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对偶)、“我是谁?我是我”(设问)、“人生多彩,多彩人生”(回环)等。

  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我喜欢简单而充实的旅途,火车或者旧的巴士,可以穿过拥挤的车站,可以在站台和人们一样拖着行李箱向前张望,可以用很长的时间去看窗外的景物,可以用整个晚上去听各地的乡音。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江苏南京、山东东南沿海等地也跃跃欲试地想和“琅琊”攀亲戚,加入了争抢“琅琊”地名的混战。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晚报“百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王或小王的父母写一封信,或向“百姓家事”栏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若写信,统一以“一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若,请自拟标题。

  A项偏离题意,件的对立多方都是的时候才用得上这个标题,这里不是简简单单的谦让就能解决问题。D项中“浮名”不准确。BCE中包含了改名这个关键词

  高中语文号,隶属于三好网,汇集众多师资力量,为全国高中生分享专业的语文学习经验、方法和相关文化知识,助力每一位学子在语文方面取得进步。黄菊 内幕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幼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