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了如下三段视频,(请原谅“急救科普人”不会打马赛克),从这三段视频中我们再次看到了我们国家现在在溺水急救方面的尴尬现状:
我们国家的急救普及率太低,在很多需要急救的时候,总是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没人会急救。有人说是“不敢救”,我还真不这么看。因为每个人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一个生命的逝去。每一个人都想去救人,但如果不会救,又怎么可能出手去救人呢?
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上!我承认,这种事情是小概率事件,一辈子可能真的遇不到几次,但这一次就够我们后悔一辈子!
可是现在有一种怪现象:参加急救培训的少,参加养生的多!不知道您同不同意我的看法。这是因为:急救只能救别人,养生才能帮自己。请注意:养生骗钱的居多!
终于有人出手救人了,可是救人的方法是错误的!采取的是被淘汰的控水法。我为什么要用“被淘汰”这三个字呢?因为我想告诉大家,控水方法其实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国外很多年前也在采取“控水法”救人。
科学不断发展,急救方法也在不断前进,现在“控水法”已经“被淘汰”了。科学家们和医生们发现:控水只能延误心肺复苏的时间,导致缺血缺氧的时间更加延长,患者被救活的可能性会下降。
“急救科普人”送给大家一句话:无按压无血流、无血流无生命!所以,对于任何非创伤原因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都是首先需要采取的急救方法,当然细节应该有些调整,到底是CAB、ABC,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溺水由于是气道原因导致的心跳骤停,所以ABC的顺序更合理。急救科普人也认为应该从A开始。但我有这样的想法: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比纠结从A开始、还是从C开始更重要!因为即便从C开始也就最多延误18秒。您同意吗?
最可恶的是很多专家、很多教材、很多还在教授控水法,更有不要脸的砖家居然说:“控水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延误心肺复苏!”这 纯属放屁,因为每秒钟的控水,都是在延误心肺复苏。朋友圈也刮过一段充满正能量的控水救人的风!
这种仪式性的急救在当今中国非常常见,在我从事急救工作的那十年间,我大多数时间都在进行仪式性的急救,因为在我的救护车到达现场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人,包括人、旁观者和家人,对发生了心跳骤停的患者采取过任何急救措施。
人、旁观者就算了,家人为什么也不救家人呢?原因只有一条,不会。不会可以学!但事到再学就晚了!我赶到现场的时候,最佳的救治时间已经错过,所以我心里很清楚:人是救不活的,但我也得采取些急救措施。这时的心肺复苏就成为了宣布患者死亡的仪式!
这种仪式性的急救做的越多,反倒加深了:心肺复苏就是宣布患者死亡的仪式的感觉,对心肺复苏动作的规范性和认自然会下降。当然急诊急救工作的高风险(没人敢干)、高强度(没时间学习)、低收入(没人愿干)、低成就感(想跳槽),导致急诊急救人才的不断流失。
最为的是个别人的胡救乱救还被和不明的群众冠之以“正能量”进行广泛宣传,当有人指出这些“正能量”中的错误的时候,往往“正能量”会占据上风!不光是溺水。癫痫又何尝不是一样、晕厥又何尝不是一样、。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