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泉州市学生记者团联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展的“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走进洛江区马甲中心小学。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维维,急诊科黄培汾、刘榕君,为该校50名学生记者上了一堂实用的急救知识课。李医生为学记们传授了流鼻血、摔碰伤、溺水等日常紧急情况的急救技能。学记们则有备而来,“烫伤了要怎么处理呢?”“如果摔伤流血了,可以用纸巾擦拭吗?”学记们就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向医生一一讨教。
5月11日下午,另一场“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在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进行,该校40名学生记者到场学习。福医大附属二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孙文栋,急诊科副长谢文莉,丽、谢碧霞为学生记者示范心肺复苏术及气道异物梗阻的解决步骤。
心肺复苏术是两场的重点,在心肺复苏术学习环节,学记一一上台实践,“心脏在哪个?”“按压的深度是多少?”经过一番体验,学记们对心肺复苏术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学到了自救互救的技能。
“同学们流鼻血时是怎么处理的?”李医生一提问,小记者们就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答案五花八门,有的是错误的,有的连医生都是第一次听说呢。李医生赶紧向我们公布正确的解决办法,并提醒我们流鼻血时千万不能仰着头,这样鼻血有可能顺着气道逆流到身体里,对身体产生。李医生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赶紧做好笔记,准备回家后分享给家人与朋友。
随后,李医生还向我们了心肺复苏术,两位姐姐手把手地带着我们。首先是呼叫患者,通过胸廓起伏判断患者呼吸是否停止,而后解开患者的衣服,在两个乳头之间的中点使用心肺复苏术,按压时双腿与肩同宽,双手叠加,掌根用力,与患者垂直,按压时需要达到一分钟100—120次,5到6厘米的深度。
我们轮番上场学习,虽然我未能完全掌握,但是对心肺复苏术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其在应急救人时的重要性。
李医生告诉我们,流鼻血时要用手捏住鼻子5-15分钟,而后取冷水拍打脸部,不可将头后仰。如果20分钟后流血不止,要马上送医院。
当大家都为掌握新知识而欣喜时,李医生又给我们放大招,教我们遇到外伤出血时的解决办法。以前,我们摔伤流血,第一反应都是用纸巾擦拭,其实这是错误的,会在伤者就医时增加疼痛。正确做法应该是清洗伤口,消毒,再包扎止血,我们平时使用的创可贴就可以起到消毒止血的作用,不过这只是针对小伤口哦。(指导老师:吴丽敏)
“注意:按压部位是两个乳头连线中点,按压力量靠垂直的手臂上升下降,大约30次按压之后,做2次人工呼吸,按压深度5至6厘米。”李医生在教我们心肺复苏术时,强调了以上细节,随后,我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实际操作。姐姐一直在旁边指导我们,帮我们纠正错误的地方。
流鼻血了,或许你的方法管用,能及时止血,但未必是正确的,正确处理方法是首先捏住鼻子5-15分钟,再取冷水轻拍脸部,把头向后仰。如果20分钟后仍然流血不止或长时间流血,就要上医院检查。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外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并在模拟人身上实践了心肺复苏术。
这场,让我对急救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遇到突发状况再也不会慌乱而盲目处理,真是受益匪浅啊!
孙医生和我们分享了两个案例,两个心脏骤停的人,因为周围人员及时救助和慌乱无措的差别,命运截然不同。孙医生就此案例,向我们强调学习心肺复苏术的意义。
心肺复苏术分为胸外按压、气道和人工呼吸3个部分。高质量心肺复苏,可提高患者存活的机会。可要做到高质量心肺复苏需要做好几个关键步骤,即在识别心脏骤停后10秒内开始按压,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气道前应该将昏迷者口里的义齿或物抠出来,再将下巴往上仰,人工呼吸时捏住昏迷者的鼻子,往嘴里吹气,重复心脏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直到医生前来救援。
此外,孙医生还向我们传授了气道异物梗阻的解决办法,我们身边就曾出现过儿童吞食果冻造成的情况,及时掌握这些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开始,孙医生告诉我们,有一个21岁的年轻人在一辆公交车上忽然倒下,在场的人惊慌失措,没有人敢上前一步给予,只打了120报警,然而,等医护人员到达时,年轻人已因为错过了最佳救援时机失去了生命。这个年轻人的母亲也是名医护人员,她,决定参与心肺复苏公益,让更多人掌握心肺复苏术,让她儿子的悲剧不在他人身上重演。
孙医生的,一开始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的意义,也让我们更加认真地对待它。
孙医生教我们怎么做心肺复苏术。首先拍拍患者的肩膀,大声说“你听得见吗,你听得见吗”,在确定患者没有应答时,先打120电话报警,然后用力按压患者,快速按压,工呼吸2次……
为了不让悲剧发生,我们要注意,宣传及普及急救知识,让身边更多的人学会急救知识,这样可以给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本文来源于ipfs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