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家庭急救 > 正文

专家支招家庭必备急救技能

类别:家庭急救 日期:2018-11-4 9:56:44 人气: 来源:

  天天向上 蒋梦婕

  暑期一到,儿童意外层出不穷。截止至7月底,仅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和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就已经接诊了近50位骨折的孩子;7月30日晚,市内有姐弟两人同时在小区游泳池溺水,一人不幸死亡消息让人揪心。孩子发生意外怎么办?日前,信息时报记者专程到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请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急救知识”的急诊科长李艳丽分享儿童意外的急救知识和方法。

  儿童是容易发生意外的人群,并且发生意外的程度常常比成年人严重。李艳丽表示,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以及提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很多市民在遇到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由于不懂得相关的急救知识,往往容易错过最初4~6分钟的急救“黄金时间”。

  为了增强少年儿童的意识及传授的技能,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从2011年开始,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青年志愿服务队就一直致力于儿童意外防护等急救培训,多次走进校园、珠海,举办幼儿急救课堂培训活动。

  止血、固定、包扎、探查颈动脉搏动、定位心脏按压、畅通气道……培训活动中,该院的急救专家结合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向学生和家长急救的和发生溺水、撞伤流血、异物卡喉、病人失去意识等的最佳救援时间及自救互救技能。通过提问、解答、示范操作来指导他们学习急救的动作要领以及遇突发事件时,如何进行伤口包扎、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流程和操作技巧,指导学生和家长利用模拟人进行清除口腔异物、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急救操作。

  猝死、溺水、触电、中毒、失血过多时,常常会造成心脏停跳,如果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方法不当,极易产生不良后果。此时,运用心肺复苏法(包括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法)抢救病人至关重要。

  李艳丽表示,胸外心脏按压法与人工呼吸法应交替进行,心脏按压30次,吹气2次,反复做5个循环,持续到120急救人员来到。她提醒,如果发生意外,只要心跳骤停时间不长(3至4分钟内),都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法。

  胸外心脏按压法:施救者用一只手(定位手)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另一手掌根置于此点,再以定位手叠放于这只手的手背上,手指相扣,贴腕跷指,手指跷起勿压胸肋,肘关节伸直向下压(垂直用力),手掌下压深度为5至6厘米,每分钟约做100次以上,约100至120次。

  人工呼吸法: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病人口中有异物,要先清除,气道,再用一只手按住病人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将其下颏托起,使其头部后仰;压额手的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气后,用口唇严密地包住病人的口唇,以中等力量将气吹入病人口内,不要漏气;当看到病人的胸廓扩张时停止吹气,离开病人的口唇,松开捏紧病人鼻翼的拇指和食指,同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再施二次吹气。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钟以上。

  李艳丽告诉记者,10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处在生长发育期,骨头里面钙含量少,比成年人更容易骨折。孩子在地板上嬉戏玩耍,一旦身体倾斜摔倒,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撑地面,如果力度稍稍过大,就容易造成骨折。

  遇到孩子骨折,家长不要惊慌,要冷静地对孩子的伤处进行预先处理。当家长判断孩子可能是骨折时,要马上进行妥善固定,避免进一步的损伤,需要就地取材,如木板、硬板纸之类,在现场进行固定,再送往医院。无论什么骨折,家长不要去活动骨折部位,也不能让孩子乱动,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二次。

  在嬉戏玩耍时如何防止骨折?李艳丽,最稳妥的办法是给孩子加强“武装”,在容易骨折的部位配上防护装置,比如专业的护膝、护肘工具等。家长们在陪同孩子玩耍的时候要细心,也要提前准备好防护措施,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安全意识。

  李艳丽告诉记者,气道异物阻塞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常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她介绍,气管支气管异物为物质经口误入气管支气管内造成的剧烈呛咳、呼吸因难甚至导致窒息的急症。

  碰到这种情况,可用腹部冲击法急救:抢救者站在孩子背后,用两手臂环绕孩子的腰部,让孩子稍前倾,一手握空心拳,将拇指侧顶孩子腹部正中肝脏上方两横指处,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挤压冲击孩子的腹部,如果是大孩子,可要求他们用力咳嗽。

  如若是婴儿,则可采用拍背、快速按压法:操作者取坐位或单膝跪地,将婴儿俯卧于操作者一侧手臂上,手要托住婴儿头及下颌,头部低于躯干,将前臂靠在膝盖或大腿上,用另一手掌根部向前下方,用力叩击婴儿背部肩胛之间,每秒一次,拍打5次。然后,用手固定头颈部,两前臂夹住婴儿躯干,小心将其翻转呈仰卧位,翻转过程中,保持婴儿头部低于躯干用两指快速、冲击性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次,每秒一次。反复进行,直至异物清除。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幼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