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肺复苏(CPR)问世50周年之际,201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于2010年10月在《循环》上发表指南对许多救治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给予肯定,对另一些方认为其无效,并根据大量及专家共识推荐若干新疗法。
作为他山之石,新指南无疑是急救医学界的重要财富,但也并非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不可的中国标准。我国医务人员尤其是实际参与现场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从事专业院外急救的医护人员有很大的发言权,应经常总结、提高。如在过去欧美教材及早期的一些指南,心脏挤压部位均是明确为胸骨下1/3,事实上这个部位在现场很难精确,文字的描述也很不清楚,长达百余字。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挤压胸骨下1/2处,并在专著论文中多次发表。这个在指南中得到了采纳。另外美国心脏协会在颁布2010新的心肺复苏操作标准对于按压深度在至少5cm,但是没有操作几公分会对人体产生(比如:肋骨的损失等),我国大量医务人员发现在按压深度在超过6cm后,出了如肋骨折断等。为此医院在按压的时候,按压深度不能超过6cm.. 在2010心肺复苏指南发布过后五个月我国各大生产厂家和实验已经开始把最新技术开始融合在2005心肺复苏模拟人上并做以提高,通过上海医科大学韩教授得知在这个过程中上海知能医学模型设备制造有限给予大力支持并在短时间内研发出2010心肺复苏模拟人让国内急救培训行业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9月20日我报记者再次来到上海市松江工业园区曹农588号上海知能医学模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部对此次2010心肺复苏模拟人开发者叶总监进行了专访
在现场叶总监也给我们演示了2010版心肺复苏模拟人的强大功能,叶总监在采访过程中也透露我们国内在不久的将来心肺复苏模拟人及急救模型制作技术会远超国外并且得知现在他们旗下医博品牌急救模型已经源源不断的开始向国外销售。
nichkhun kiss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