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儿童生理 > 正文

关注学龄前儿童的常见心理行为

类别:儿童生理 日期:2016-2-13 12:18:19 人气: 来源:

  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7岁的儿童。随着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仍占优势,故此期儿童的情绪易激动、不稳定,情感也具有易变性和富有冲动性,对情感和情绪的调节性较差。此期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家庭是小儿出生后赖以的第一个,家庭的物质和文化条件、家庭的关系、家长对小儿的态度以及小儿在家里的地位和生活方式,都极大的影响着小儿性格的形成。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婴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并注意培养小儿的主动性、性,培养积极的性格特征,为促进小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提供健康的家庭。

  由于幼儿性和控制感的发展,在某一时间他们会表现出极端的行为。他们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回答“不”。因此,家长常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甚至担心孩子将来会不适应社会的要求。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医生提醒家长朋友,幼儿的这种行为是意识的一种表达方式,属正常发展的表现。如果家长能够理解和尊重儿童,适时地进行正确引导,这一阶段会很快度过。

  幼儿有时会大发脾气,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幼儿已经开始并且知道自己的需求,但是还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或合适的方法表达其感受。常表现为赖在地上,踢腿,挥舞手臂,大声哭闹。医生认为,小儿发脾气的原因常是疲劳、家长未能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或反复某些行为等。作为家长应仔细分析小儿发脾气的原因,在避免儿童的前提下,不要特别留意正在发脾气的幼儿,家长应尽可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于事后给予安抚。家长应注意不随意惩罚幼儿,同时告诉孩子他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友谊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陈海明介绍说,小儿5岁以后仍会发生不随意排尿,即遗尿症。遗尿大多发生在夜间熟睡时。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遗尿症多由于控制排尿的能力迟滞所致而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遗尿症多由于性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长旺盛,阳气未充,易发生遗尿。对于无器质性病变的小儿,中医主张滋阴壮阳,如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5岁以下小儿按大人量的1/4服用,5-14岁儿童减半服用。陈大夫说,在她治疗的患者中,耳穴治疗因无痛苦、治疗方法简单、效果好且经济低廉,易于被孩子和家长接受。她真诚地提醒孩子的父母,对有遗尿现象的孩子应耐心寻找原因,做到不给小儿太多的压力,缓解孩子紧张情绪,努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在晚饭或睡觉前减少孩子水分的摄人,夜间按时叫醒小儿排尿等。

  咬指甲和吮手指是婴儿与生俱来的反应,它能给孩子带来安全和满足感。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静、寂寞、饥饿、睡眠、身体疲倦而自寻安慰时出现,该行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家长应积极寻找原因,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

  学龄前期小儿常常因为外生殖器局部积污刺激、裤子太紧或骑车摩擦发痒而去抚摸外生殖器。有的孩子可能由于缺乏玩具和游戏而外生殖器,也有些小儿因睡眠习惯不良,醒后不肯起床而以抚摸外生殖器为慰藉。作为家长应仔细查明原因,给小儿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提供充足的游戏机会以矫正不良习惯。医生认为学龄前期若行为处理不当,会造成儿童自恋,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家长应给予足够的认识。

  有些小儿在游戏时会表现出咬、抓或打伤别人等性行为。这些小儿或因遭受挫折;或是模仿的行为;或为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等。父母和教师可在其行为后,带他(她)到安静的地方,让其自己,学习控制自己。帮助孩子使用适当的方式情绪,如运动、做游戏等,并帮助孩子获得群体的认同,决不可用的方式对待。

  有些小儿常因好奇、取乐、显示自己的能力或精力旺盛无处而无意中东西,有的小儿则是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嫉妒、或无助情绪而有意地采取行为。作为家长应仔细分析原因,对孩子的好奇心不应加以,对有意的孩子应避免和,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正确指导。

  专家指出学龄前儿童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提问题、易冲动、自制力差、易受暗示、模仿性强。针对儿童的特点,家长应正确引导,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儿童在模仿中学习。

  背景材料:社会心理学家Erikson认为文化及社会在人格或情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均有一个中心问题或矛盾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即是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遇到的挑战或危机。成功地解决每一发展阶段的中心问题,就可以健康地步入下一阶段。反之将导致不健康的结果而影响以后的社会心理方面的发展。因此一个人的人格或情感表现就可反映其每一阶段的发展结果。

  Erikson把人的生命周期分为8个社会心理发展阶段,其中学龄前期儿童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特点是:小儿活动能力加强,有足够的语言能力,已不终日守在父母身边,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去擦索未知事物。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取决于父母对孩子自创活动的反应。如果儿童得到更多的和机会去创造和实践,其各种问题得到耐心解答,儿童的自主感就会增强。反之如果总是孩子的活动是不好的提出的问题是的游戏是愚蠢的,或要求孩子完成他们力不能及的任务都会使儿童产生内疚感。因此,小儿父母对小儿有益的主动行为应多加赞扬,帮助儿童顺利通过此阶段。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幼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