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是我国部地区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在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中,智障病症高发是主要原因之一。据对陕南柞水县儿童智障患病状况调查,其患病率为3.84%,边缘儿童为10.86%。1995年,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自愿组建了“秦巴山区智障儿童关爱帮扶志愿服务队”,联合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相关科研团队前往秦巴山区开展专业志愿服务。为了掌握秦巴山区儿童智障的主要致病原因,并开展有效的志愿帮扶工作,志愿者团队辗转汉中、商洛、安康三地55个贫困乡镇,涉及贫困人口近10万人。二十年多年来,一届一届学生的爱心接力,2000余名志愿者的传递,从未间断。
与此同时,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也开始于校内外号召群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款捐物,二十年间为当地医务室募捐了多种基本医疗器械,共计10多万元;免费向当地儿童投放图书6000多册,玩具5000多件;多次在当地开展义诊活动,免费发放药品约6万元;修建中心学校计算机实验室1个。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二十余年的调查研究,团队研制出了“秦巴山区儿童家庭与社会文化评定量表”、“秦巴山区儿童运能检查量表”,制定了区分不同类型弱智的具体诊断标准和办法、并首次对缺碘贫困地区的弱智儿童进行了主要致病因素和主病因的综合病因诊断,分析出了四类主要致病因素在弱智儿童中的分布以及主病因构成状况、在贫困山区建立了防治儿童弱智的试验点与示范区,筛选和提炼出了一套对儿童弱智有综合防治功能的系统干预措施以及落实该措施的组织实施模式,显著降低了试验点和示范区儿童的弱智患病率,提高了儿童的智力水平。
(1)确定了秦巴山区儿童弱智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常见临床医学病因、碘缺乏和社会文化不良等4大类。
(2)建立了秦巴山区弱智家系资源库:共获得遗传特征明显的弱智家系90多个,建立了家系的DNA样品资源库。
(4)经20年的防治,试验区的儿童患病率从3.40%降低到1.48%,显著提高了秦巴山区弱智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缩小其与正群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秦巴山区贫穷落后的现状。
志愿者早已融入人的灵魂,并在传承中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新时代新不断志愿服务事业的新篇章,逐步打造出志愿服务的“样本”。
近年来,慈溪着力挖掘社会志愿服务新生力量,念好“建、推、搭”三字诀,发动新市民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壮大志愿者群体队伍,推进志愿服务提档升级。目前,慈溪新市民志愿者超过7万人次,16年一季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30余次。梦见钱被盗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