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新闻 > 正文

黔东南州:绿色发展久久为功 健康有机驰而不息

类别:健康新闻 日期:2016-8-30 18:33:35 人气: 来源:

  榕江直供粤港蔬菜基地

  核心提示

  8月11日至12日,首届中国(黔东南)有机大会暨国际有机峰会将在黔东南州举办,围绕“绿色生态、有机发展”主题,多元思想将在这里交汇、碰撞,迸发璀璨智慧光芒。

  期待之余,人们目光所向,举办地为何选在黔东南?

  众所周知,黔东南灵山秀水、文化多彩,这里青山绿水养眼,蓝天净土养肺,有机食品养身,民族文化养心,田园生活养神,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世界十大自然旅游胜地首选地之一”,在发展有机农业产业方面,具有先天的自然生态优势。

  顺应未来世界有机农业迈入3.0时代发展潮流,黔东南提出了建设“中国有机第一州”的战略思路,探索生态兴州、绿色扶贫之路。

  且看,黔东南如何逐绿而行、有机发展。

  身边的绿色生活方式

  8月的黔东南,天高云淡、绿浪滔滔。

  无边的绿意下,蕴藏着盎然生机。

  “哗”一声响,从江加榜绿油油的梯田里,泛起一阵泥泞,隐约间,一抹青色身影一晃而过,不多时,不远处又是同样的场景。一群鸭子游弋其中,啄毛拂水,悠然自得。

  “那是稻鱼,再过一两个月,就到了稻鱼最肥美的时候了。”加榜村民们说,春种秋收,伴随着稻禾从青转黄,田间生活的稻鱼、稻鸭也迅速生长,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一道特色佳肴。

  这便是传承了上千年的“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

  春天,村民们在种秧苗的时候,把鱼苗也一同放了进去,待到禾苗青青,一群群小鸭子也加入了这片“天地”。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鱼和鸭在觅食的过程中,不仅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而且鱼和鸭的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无形中帮助稻田松了土,鱼和鸭的粪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

  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沿袭着这一质朴的耕作方式,不仅孕育了绿色、生态的稻、鱼、鸭三类食品,更成就了一种独特的传统农耕文化景观。

  其实,不仅是从江,在黔东南星罗棋布的村村寨寨中,都有这样的绿色生活方式,诠释着黔东南人对生活本源的呵护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知行合一。

  也正是因为黔东南亘古不变的绿色追求,这片土地一直延续着低污染、低消耗,绿色的生产方式,造就了发展有机产业的“得天独厚”。

  正如国际有机联盟主席安德鲁·路易先生到黔东南考察发展有机产业的天然条件时所说,“黔东南具有最适合发展有机食品生长的环境,这里是所见过最具有发展有机食品的地区,黔东南发展有机产业,生产有机产品,将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可以让更多的农民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扬帆逐梦起新航

  绿色发展久久为功,青山绿水养眼,蓝天净土养肺,有机食品养身,民族文化养心,田园生活养神的黔东南吸引世界目光。

  趁势起跳,近年来,黔东南努力沿着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和路径,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的伟大实践,努力闯出一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而实现大健康产业发展新路,一个重要载体是发展有机产业。

  “强化有机发展,一方面,既能‘守住底线’,促进黔东南走出绿色生态、有机发展的新路;另一方面,又能‘共奔小康’,走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让更多的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同步小康。”这样的共识已在黔东南形成。

  扬帆逐梦起新航。

  我们可以从最近5年来黔东南出台的多项支持有机产业发展的政策,窥探黔东南有机产业发展轨迹。

  2011年,黔东南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推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黔东南府发〔2011〕64号)文件,要求切实抓好质量体系、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工作。

  2014年10月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印发《黔东南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州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7年)》(黔东南党办发〔2014〕32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今后三年的有机产业发展计划,为推进该州有机产业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2016年4月13日黔东南州政府印发了《黔东南州创建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区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黔东南府办函〔2016〕73号),提出了到2020年创建9个示范区,200张有机认证证书的目标。

  这些顶层设计的相继出台,推动了黔东南有机产业的跨越发展。

  该州围绕黔东南民族特色产品优势,积极开展有机认证工作。

  从2011年的全州仅7张有机认证证书(7个有机产品基地),有机认证面积3311亩,发展到目前41家企业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含转换)60张,其中转换证书36张,有机证书24张,认证面积1668.07公顷(约25021.05亩),有机证书增长了近9倍,从全省“十一五”的末位上升到“十二五”的第4位。有机认证产品主要为蓝莓、茶叶、稻谷、大米、茶油、大球盖菇等,有机产业呈跨越发展态势。

  围绕黔东南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有机认证产品标准制定、农业标准示范区创建、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打造有机产品高端品牌。

  2013年麻江蓝莓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为第七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通过验收。2015年12月25日制定发布《有机蓝莓生产技术规程系列标准》。2016年7月,麻江蓝莓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雷山银球茶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雷山县获批为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茶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与此同时,该州积极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创建积极将该州有机生态优势快速转化为有机产业优势。

  2012年,在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麻江县以有机蓝莓为核心内容,成功申报获得全省第一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成为全国23个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之一。

  2015年12月24日,国家认监委批准雷山县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成为黔东南第二个、贵州第三个(第二个为凤冈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两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的先后创建,对黔东南大力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生态有机产业基地,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有机农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有机未来精彩可期

  如今,谈及生态、有机,黔东南人已能津津乐道。

  有机产业发展带来的甜蜜也已开始渗入黔东南人民的生活之中。

  麻江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后,依托有机蓝莓,将蓝莓产业、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去年,其有机产品产值达6141.016万元,占麻江县农业产值的8.1%。有机产业生产类型从创建初期单一的蓝莓种植扩大到猕猴桃、核桃、金银花和水稻的种植及大米加工。

  从江县的稻田养鱼养鸭这一生态农业模式,在2011年成功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扬优成势,从江县加快发展以香禾为主的稻鱼鸭产业。2015年全县香禾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总产量达120万公斤,共实施稻田养鱼11.52万亩,产量2700吨,总产值2.88亿元,全县养鸭73万羽、产值3500万元,稻鱼鸭产业为农民户均增收1852元。

  雷山县通过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茶叶、天麻、黑毛猪、稻田鱼、葡萄和杨梅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到2015年底,全县已获有机认证的企业9家,有机认证基地面积353.2公顷,有机产量18.5吨,有机产值4440万元。2016年该县已开展12家茶叶企业有机认证,认证面积达400公顷,年产量达到1800.25吨。

  ……

  高举有机发展大旗,黔东南从传统农业大州变身大众瞩目的有机之州。

  健康有机驰而不息,该州又提出了建设“中国有机第一州”的战略思路。

  有机未来已有蓝图。

  黔东南将大力推进民族特色产品有机认证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到2020年,力争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达200张以上,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达9个以上,把该州打造成为国家级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州。

  同时,大力实施特色有机产业研究创新,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实施有机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到2020年,逐步建立起适合该州有机产业发展要求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形成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科研院所、高校和社会组织等为技术依托的标准研究、制定、推广体系。建立有机产业发展专家库,规划建设黔东南有机农业研究院和有机农业培训中心。在黔东南职院开设有机产业相关专业,培训干部、培养人才,为全州有机产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法规标准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

  加快有机产品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构建一个线上体系,线下(门店)体系,物流配送等体系支撑有机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新形态。

  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现实基础,黔东南都具备了有机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有机未来精彩可期。

  有机产品——

  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合法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农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630-2005《有机产品》中定义:有机产品是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本部分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本部分”范围指:农作物、食用菌、野生植物、畜禽、水产、蜜蜂等各种生物。

  有机农业——

  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是指推广有机产业发展经验,促进我国有机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树立有机产品认证典型。按照“企业自愿参加、州级质监部门组织指导、县(市)级人民政府统一申报、省级质检部门初审推荐、专家组集中评审、认监委择优批准”的工作机制,具备有机产品认证示范效果的地区。(陈丹熊诚来源:贵州日报)

推荐:

关键词:久久健康网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幼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