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手机丢了为何想到做号科普皮肤疾病?尹志强告诉记者,这缘起于一个其他科室同事患了带状疱疹辗转好几次才查出来的真实事例,他便萌发了在朋友圈进行皮肤科普的想法。“一开始的时候只是在自己微信朋友圈内发一些科普状态,后来反响不错,不少同行开个号,迅速、覆盖面广,可以让更多老百姓也了解这些知识,以免走弯。”
于是,今年4月21日,尹志强正式做起了个人号,第一天的阅读量就达到了3000多,这让他备受鼓舞。尹志强尽管很忙,有临床工作,还有科研教学,在家人、同行还有读者的好评激励下,他始终更新着每天的科普。“昨晚12点还在给研究生修改论文。今天早上8点到值班室,灵感一来30分钟就写了一篇由青蛙联想到的痘印问题。”
与其他科普栏目平台不同,尹志强并没有提前设定规划每天的科普内容,“每天都要写,所以从不提前拟定第二天的题目,都是坐到电脑前面,先想想最近有什么趣事,然后开始聊趣事,在其中随机找皮肤科普的切入点。”尹志强笑称自己是散打型选手,“思维天马行空,毫无章法,有时标题也是乱取的。”
在尹志强看来,科普一定要有趣,而不能仅仅是学术性的,“如果像编书一样太专业,人家看不懂,也不会看。如果太冗长,也不会有人看。”因此尹志强:“科普需要吸引人,需要包装,不哗众取宠,但要有亮点;科普要有趣,可读性要强,观点要健康,可以有趣但不能尖锐;与此同时,科普言辞一定要审慎,要其科学性。”
以5月22日推送的那条微信为例,尹志强说了关于“青蛙与皮肤”的联想,然后言归正传和读者开始谈起“痘印”。尽管尹志强给出了多种治疗方案,但他依然强调说,文章中列举的治疗只是很小部分,铺开来说,科普装不下。“强哥科普”一向提倡不能大众,因为即使是小小的“痘印”,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治疗方案就是个体化的,“科普不是万能的,诊疗还得去正规医院。”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