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营养美食 > 正文

女子在美容院花5万多元买保健品 发现系进口食品

类别:营养美食 日期:2020-11-28 13:00:20 人气: 来源:

  去年4月,董女士在当地一家美容院做美容,期间,店方向她推销一款保健品,表示吃后有很好的疗效。

  在店方的一再宣传下,董女士一狠心,花了58000多元购买了这款保健品。不过,事后董女士因为怀疑保健品有问题,一直没有吃,并向店家提出退款要求,被店方。

  宁波的谢先生去年通过电视订购了3万元左右的保健品,这款千年铁皮枫斗软胶囊,被宣传为包治百病。不过,谢先生食用后却发现根本没有效果。

  江东区的汤女士最近也投诉称,某商贸公司以免费送锅为由,聚集很多老年人,推销保健品。当时她父亲支付5300元,购买了金线莲保健品,回家后上网查询发现查不到此商品,剧雪老公消费者要求退款未果。

  据统计,类似的保健食品消费投诉,去年宁波市消保委接到了224起,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保健品质量问题及销售中的虚假宣传。

  然而,当前保健品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人们对于保健品的看法也存在一些误区,一些保健品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使出花样繁多的推销手段。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包治百病,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消费者。

  一些商家利用“、、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

  消保委分析:这些“健康”的目的在于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所谓专家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一些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有些活动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

  消保委分析:这些活动,实际上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从而购买产品。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还有一些广告含有 “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消保委分析:和医疗机构攀亲戚,是为了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力,而所谓的数据和研究等,实际上无法。

  一些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

  宁波市消保委发布节日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在选购时,注意辨别保健食品宣传的同时,应遵循以下四点注意事项:

  一、分辨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不要相信保健品宣传所谓的治疗效果,以免用保健品代替药品,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加重病情。

  二、科学、选择保健品。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的服用保健品,并到正规的商店购买保健品。

  三、正确识别保健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在遇到无法辨别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在“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四、养成保留购物凭证及商家销售时的相关宣传资料等习惯,以免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作为。同时,在自身权益受损时,应及时与经销商交涉,或者向消保委及有关职能部门投诉。本报通讯员 葛荣国 本报记者 李华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幼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