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营养美食 > 正文

健康饮食应从儿童时树立

类别:营养美食 日期:2021-8-13 12:08:40 人气: 来源:

  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印发《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以下称《指南》),从健康教育、食品安全、膳食营养保障、营养健康状况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运动保障、卫生建设等方面了建设内容。对适应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要,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规范学校营养与健康相关管理行为作出要求。

  儿童青少年营养失衡现象,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前不久,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称,目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该数据较十年前大幅增长,“小胖墩”不仅数量大,而且呈现日益增多趋势。

  肥胖与慢性病紧密相关,儿童青少年患上“老年病”已不算奇事。这种现象愁坏了很多家长,国家为此也推出多种应对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将控制学生肥胖率作为主要目标。2020年10月,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提出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的总体目标。

  事实上,“小胖墩”与“小眼镜”有相同的成因,教体融合化解这两个学生面临的突出健康问题,已成社会普遍共识。此次下发《指南》,意在细化措施,尽早干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健康。“吃出来”的问题,可通过科学的方式“吃回去”,要想做到这一点,事先就得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吃、怎么有效地运动。通过持续的健康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营养学知识、树立健康饮食。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加大校园食品管控,可让学生感受到实例就在身边。健康教育搞得再好,只要学生的膳食营养不科学,就缺乏力;只要学生仍能在校园内发现大量对健康无益的零食甚至“三无”食品,梦见家里被盗就会给学生留下理想与现实脱节之感。中小学校内不设小卖部、超市,强化学生膳食营养保障,加大校园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力度,可为学生改善营养创造良好的周围。

  传输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还需做好家校配合。倘若学校和家长各说一套,就会置学生于不知听谁的两难境地。且学生吃什么、怎么吃,家长具有更大话语权,家长不具备基本营养学知识,甚至持“孩子越胖越可爱”等错误观念,学校努力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通过学校这个窗口,搭建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的健康饮食和科学知识传递链条,不仅可让学生的膳食更趋合理,而且更可持续,也利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习惯一旦养成,改变就会事倍功半,减肥与慢性病控制也都比较。诚如疾病需要早期预防一样,学生的膳食习惯要尽早培养,健康饮食也须尽早树立。通过教育普及营养与健康知识,通过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健康氛围,通过服务给予学生更多引导和帮助,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将收获更多实际效果,也让学生超重与肥胖率降低具备更加的基础。

  

关键词:儿童营养食品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幼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