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开始,宜昌市中小学生的家长们将迎来一件省心事:该市将于今年9月1日前实现城区学校营养午餐工程全覆盖,明年12月31日前,该项工程将实现各县市区学校全覆盖。
18日,宜昌市学生营养餐工程观摩及推进会在宜昌市八中举行,宜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宣布这一消息。
据了解,截至目前,宜昌中小学公办学校共有402所,具有学校食堂的341所,占85%;未实现食堂供餐的共有61所,占15%。
“微厨”是基于 “中央厨房+微厨房”的一种供餐模式。即指在校外“中央厨房”完成食材初级加工(洗、切、配)、食品贮存、餐(用)具清洗消毒等环节,并由冷链(冷冻)专用车辆运输,在校内进行食材终端加工、现制即食的学校食堂供餐模式。
(一)由家长依托宜昌市校园生活服务平台(市学校后勤办管理)自主线上充值;平台按学生每月实际消费资金定期(每月1至2次)划拨资金到各校(各区县完成服务平台建设前),各校按学生每月实际消费资金的92%定期划拨资金到食堂托管方专户(或者市场主体对公账户),食堂托管方同步将资金划拨到各食材供应商。学生卡消费的剩余资金由系统自动返还家长银行卡。
(二)教职工用餐费用按照当地财政部门的有关执行,不得挤占学生消费资金。确因公务活动在“微厨”消费的公务接待费用,应按照 “三公经费”管理执行。
(三)按照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要体现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要求,结合宜[2019]1号文件有关, 托管方可按每年总营业额的3%支付国有资产使用费 (是否免收由各地决定)。每学期结束时各地各校进行成本核算,学校及托管方按合同约定分别支付相关费用,如有盈余,采取免费或加餐方式用于学生营养午餐中。
各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落实日常监管制度、陪餐制度、食品安全保险制度,按照《宜昌市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施方案》的各类任务清单抓好落实,有关职能部门强化监管。逐步推行营养食谱,保障餐饮质量,其中早餐不得少于三个品种,中餐不得少于“两荤两素”,每周蛋奶果蔬均衡配置,各地各校可按照国家 “扩大学生饮用奶”覆盖面的要求,探索现行牛奶征订模式与食堂供餐模式的有机结合。
(一)选用校内闲置用房。选择建筑结构坚固耐用、整洁卫生、距离垃圾堆、厕所等污染源25米以上的校内闲置校舍作为“微厨”用房(视规模选用一间或两间教室)。
(二)新建校内钢构用房。校舍用房特别紧张的学校,可选取校内空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用钢结构等方式搭建单层或多层“微厨”用房(应报相关部门审批)。
(三)选择专用移动餐车。就餐人数在150人以下、无法提供固定用房或不宜新建钢构用房的学校,可采用移动餐车的暂时性过渡方式提供终端加工服务。
2.“微厨”要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为“微厨”提供服务的中央厨房要具有中央厨房或集体用餐配送食品经营许可证。
4.设施设备按食堂功能分区进行放置和使用,数量和规格应满足食品安全要求和食堂供餐场所、供餐规模需要。
5.所有功能区均按色标分区方式进行建设,地面和墙面按色标分类铺设瓷砖,工具用具按色标分类配置。村欲情史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