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由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和今晚主办的“城市因阅读而美丽-书香天津阅读推广活动”举办“文化名人谈读书”系列。在津利华酒店二楼金华厅,著名作家蒋子龙为津城读者带来了题为《母道与书道现代人的家庭阅读》的精彩。
为什么要讲这个主题,蒋子龙说自己是被上的一则消息所刺激。“一名高中生在午休时用榔头将自己的母亲砸死,他事后非常轻松,还称从此就可以不写作业、不读书了。”一位教育家对此事的评点触动了蒋子龙,这位教育家说,“这位母亲自己不读书,只逼着孩子读书,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经过比较,蒋子龙发现了一个规律:没有读书氛围的家庭,孩子优秀者少;有读书氛围的家庭,孩子优秀者多。
“假如你的孩子不是天才,阅读是最牢靠的。没有书香的家庭,孩子的成长不那么牢靠,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跌跟头。”蒋子龙说,“所有的‘学霸’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书霸’,没有一个‘学霸’是不读课外书的。所有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读书的优秀母亲或父亲。《广雅》解释:‘母,牧也。言育养子也。’所以母亲应该天生就是伟大的教育家”。
不管社会多么复杂,多么五花八门,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就是拼孩子,而拼孩子的实质是拼父母、拼家庭。蒋子龙指出,“大家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着孩子自己跑是有风险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跑,就容易养成孩子许多优秀的品质。”
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人们业余最喜欢的事,就是和家人在一起读书、看电视、度假等。“关键不在干什么,而是和家人一起做。”蒋子龙说。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曾写道,他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家中四个人,各自抱着一本书读,这是他们家庭的常态。“让家庭培养一种书香,非同一般。”蒋子龙强调,现在一些优秀的家庭,都开始抓家庭阅读。
蒋子龙发现,越是闲人越不读书,越是优秀的人越读书。通过读书,你可以了解社会精英在想什么。“书是陪伴你一辈子的老师,是一所可以随身携带的大学。就算是七老八十才养成读书的习惯,心都会静下来,读书让你守住自己的魂儿。”蒋子龙说。
怎么培养书香,养成习惯?蒋子龙,“心态要从容,不可过于急功近利,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行动要,一定要立死规矩、硬指标,在时间上要严格控制自己。”他以自己为例,每天5点到7点是他固定的读书时间,用他的话说就是‘筋’,进入别人的思想、智慧。
为什么要立死规矩?“现代的人,活着太简单,时间和经历都被撕碎了,玩人人、逛淘宝、织围脖、打网游,太多,一晃荡时间就没了。” 蒋子龙解释了知识爆炸产生的影响,“知识爆炸产生了烟尘、毒雾、沙石,那些没有被知识炸昏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的创造者。”
哈佛教授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了“创新理论”,只有者才能创新。“像竹子破土而生、小鸡破壳而生都是先才能成长。读书也如此,好书就要赶紧读,、翻烂。”蒋子龙非常欣赏这个理论。
王鼎钧先生曾说,一般作家的生命力只有十年,只有经典作家和大师,语言的生命力才是超越时空的。所以蒋子龙,“孩子读书应该从经典开始。”
声名大噪的“狼爸”萧百佑奉行“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他有四个孩子,分别从三岁起执行“政策、军事化管理、式训练”,对他的孩子们了许多不许:不许在校外跟同学接触,不许看电视,不许上网,不许随便喝可乐,不许随便打开冰箱门,不许吹空调……
事明他是成功的,4个孩子中的3个都已经进入了北大。他认为,素质教育不是,任凭孩子随自己的性格发展,父母应善于发掘孩子的天分,指导孩子顺着符合他天生才华的一条道走下去。
女王大学城市规划学院的院长梁鹤年先生是一名华裔,他在《家有四男》中的和萧百佑的观点有相似之处,“讲究,家里也讲,但我认为家庭不可,因为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因此也是不平等的,只要无条件的爱子女、他,怎么爱都是对的。” 蒋子龙说梁鹤年教育出的孩子也都很优秀。
的优秀是举世的,这和他们崇尚的母道不无关系。当孩子到了该接触书的年龄,犹太家庭的母亲都会把蜂蜜滴在《圣经》上,让孩子亲吻书,或者在书上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而却严格孩子在入学前读书认字,理由是会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久而久之会养成习惯,只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创造。“六岁之前反读书,六岁之后真读书。”可他们的民族照样也很厉害,自诺贝尔设立以来,只有8000多万人口的竟拿走了将近总数的一半!
“教育孩子的核心是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人核心的竞争力是智慧,要有见识和才学才能有自信。“人生的大智慧主要靠长期阅读的积累。”蒋子龙说这是自己大半生的感想。
蒋子龙:我基本上认同,但我做不到,我舍不得。我对儿子没用过这些方法,他现在比我厉害,对孙子只是宠爱,但是我基本上是倾向于他们的做法。
悦读周刊:但是虎爸、狼妈的孩子好像生活在一个非正常的中,对他们的成长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吗?
蒋子龙:他们的成长非常正常。这个社会不正常,他只是把孩子放在一个正常的中。狼爸萧百佑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比如他的“不许乱开冰箱,不许看电视”等,现在电视我看的也很少,好多作家也从来不看电视。我们现代的社会是的、畸形的,所以把社会开来,他们的说不定就是正常的。
蒋子龙:近代百年看天津,比如中国的第一杆火枪是在天津发明的,第一艘军舰也是在天津。新中国成立前,天津好多的企业就已经与国际接轨,比如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碱是天津生产的,这其中贯穿着范旭东的家族;抵羊牌毛线蜚声全国,这其中贯穿着宋棐卿的家族;中国的第一任轻工部副部长侯德榜是天津的,这也牵扯到侯德榜的家族。我是想写这段民族工业最辉煌的历史,是写这些家族。 悦读周刊:怎样才算一个成熟的阅读者?
蒋子龙:要有一批书是你想读的;有闲暇时第一需要是想读书;每时每刻都能发现自己想读的书;有终生离不开的书;不停地淘汰不需要的书,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蒋子龙:我案头常翻的有爱默生的书,他的作品语言精到,一句一哲思。还有《资治通鉴》和《史记》。
蒋子龙,1941年生,沧县人。曾做过工人、海军制图员、厂长秘书、车间主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天津市作家协会。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拜年》,中篇小说《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燕赵悲歌》,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人气》、《空洞》、《农民帝国》等,出版了八卷《蒋子龙文集》。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