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留守在家的孩子,正翘首以待,等着过年,等着出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回家。
11月17日,国网沅陵县电力公司“爸爸妈妈团”走进沅陵县太常九校,为学校的留守儿童送去了关爱。“我想要一个新的玩具小熊!”“我希望我爸爸妈妈快点回来,然后和爸爸妈妈去芷江玩!”“我想当一名医生,等我爸爸妈妈老了要给他们治病!”活动结束后,面对着给予他们关爱的“爸爸妈妈团”,孩子们说出了内心最质朴的心愿。
信任、关爱、温暖!成立于2011年的志愿者服务项目“爸爸妈妈团”在长达六年的时间,从物质到、育到文化全方位关爱留守儿童,让600余名缺失亲情的孩子感受“家”的温暖。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怀化供电公司了解到,芷江梨溪口小学的留守儿童杨薪丹的父亲身有残疾、无法劳动,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家而去,年幼的小丹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天寒地冻里,小丹和爷爷住在简陋的石头房里,连吃饭都成问题。我们当场决定,对杨薪丹以及她所在的梨溪口小学开展帮扶活动。”赵彬说,经过一番策划,怀化供电公司决心成立爱心“爸爸妈妈团”,为“杨薪丹”们再安一个幸福的家。
在最初的帮扶中,“爸爸妈妈团”将当时才4年级的杨薪丹选为长期资助对象。在6年的帮扶过程中,小丹和“爱心妈妈”杨湘玲一直保持着联系,定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也诉说遇到的烦恼。也正是在“爸爸妈妈团”的关怀下,杨薪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杨妈妈,我被县里最好的高中芷江一中提前录取了!”今年 6 月,“爱心妈妈”杨湘玲接到小丹的电话,电话里小丹兴奋地说,她会继续努力,长大以后有出息了,也去帮助别人。
“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怀化的留守儿童超过20万,这些孩子在教育、物质各方面都有缺失。我们的项目希望用扶贫助教的方式去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态,真正实现授人以渔”。赵彬说,让孩子们有衣穿、有饭吃,有关怀、有温暖,这便是“爸爸妈妈团”关爱留守儿童圆梦行动的开始。
从最开始的捐款、捐助学费和学习用品,到随后设立图书馆,再到关注营养早餐、设计各种亲子游戏,“爸爸妈妈团”始终把目光聚焦在孩子们最需要的地方。
“我们发现,孩子们从小便亲情缺失,因此需要深入接触才能建立信任。”“爸爸妈妈团”创始人张德鸣告诉记者,于是,“关爱周”计划应运而生。
2015 年,“爸爸妈妈团”的爱心爸爸妈妈把小朋友接到家里,一起生活了一个星期。参与这次活动的家庭,有的带孩子去了书店,有的带孩子去了舞蹈室,有的教小孩画画,还统一组织了健康体检“感谢怀化的爸爸妈妈,这将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忆。”来自沅陵的留守儿童明明,在日记本里写下了自己满满的幸福感。
在“关爱周”计划中,“爸爸妈妈团”发现,因为从小亲情缺失,很多孩子们存在习惯和品德方面的隐患。为此,“爸爸妈妈团”开辟了第二课堂,给予他们品德上的帮助。而崭新的童话剧,更是让农村留守儿童开始了自己的王子公主梦。“童话剧《睡美人与国网王子》,让孩子们从王子公主的童话中学习用电安全知识;《跳跳兔找爸 爸》 注 重 对 孩 子 们 的 感 恩 教育。大桥未久atad”张德鸣告诉我们,每一个童话剧的侧重点都不同,他们想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童话剧,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
“第一次听到这么美的童话故事,第一次玩到这么开心的游戏。阿姨,你们以后能常来看我们吗?”11月17日,沅陵县太常九校五年级2班的杨秋萍牵着“爱心妈妈”陈潇雨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而陈潇雨,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爸爸妈妈团”项目负责人、怀化供电公司党建部主任赵彬告诉记者,作为电力行业的公益品牌,“爸爸妈妈团”在温暖留守儿童的同时,也让公司的员工重新思考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感受到了责任和担当。
截至目前,“爸爸妈妈团”已经发展成为1个总队13个分队、总志愿者人数百余人、配套资金40余万元的队伍。“爸爸妈妈团”事迹先后得到《国家电网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湖南卫视等数十家广泛报道。2016年6月1日,“爸爸妈妈团”和留守儿童一起编写、排练童话剧的事迹登上《日报》头版。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