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呵护宝宝 > 正文

扎实推进未成年理健康工作 呵护心灵健康成长

类别:呵护宝宝 日期:2017-4-26 12:36:37 人气: 来源:

  导语: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广受社会关注。如何呵护他们的心灵健康,为他们的成长护航?截至目前,省已建成心理站点3178个,密织起服务全省1400余万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导语: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广受社会关注。如何呵护他们的心灵健康,为他们的成长护航?截至目前,省已建成心理站点3178个,密织起服务全省1400余万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导语: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广受社会关注。如何呵护他们的心灵健康,为他们的成长护航?截至目前,省已建成心理站点3178个,密织起服务全省1400余万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省高度重视未成年理健康工作,每年召开的省文明委全体会议、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都把未成年理健康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6年,省文明委将未成年理健康工作纳入全省文明“五大创建”和“十大行动”之中,列为文明城市测评重要指标,组织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把提高未成年理健康素质、培育阳光心态,作为文明城市测评重要标准,扎实推动,促进了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只有筑牢基础阵地,统筹各方力量,不断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才能为未成年人撑起心灵健康成长的‘伞’。”省文明办负责同志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心理站点3178个,密织起服务全省1400余万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工作网络,是做好未成年理健康各项工作的基础条件。2010年,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指导下,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未成年理指导中心,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市、县(市、区)、学校(社区)未成年理体系,形成了未成年理健康工作全省“一张网”,为提高全省未成年理健康素质筑牢基础阵地。

  学校是未成年人集中的场所。要求各中小学校建好、用好心理咨询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引导,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考评体系,列为“文明校园”考核内容。目前,全省城乡有3000多所中小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心理健康工作,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我省采取聘请专业人士与招募志愿者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壮大咨询、队伍。各地以培训各级站点业务人员和学校教师为重点,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截至目前,全省未成年理健康工作队伍已发展到16062人。

  经费是编好这张网的基本保障。省文明办连续多年安排资金用于省级中心建设运转。省文明办还指导各市、县(市、区)安排资金支持此项工作,增加未成年理健康工作的资金投入。2016年,全省共投入1000余万元,支持心理站点持续运行,常态化开展活动。

  省充分发挥省、市、县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的职能,各级文明办与教育、团委、妇联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单位和组织加强协商,构建起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未成年理健康工作格局。同时,各级文明办加强引导,让专业志愿者、家长委员会、新闻和医疗卫生机构等各方力量参与进来,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服务。

  “德正社工”等325支专门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热线接听、咨询服务、社区宣传、特殊群体帮扶,结对开展亲情关怀、学业、心理疏导等志愿关爱活动。目前,全省已建立1674个“青春护航”志愿服务工作站,参与志愿者超万人。

  在今年“7·19”特大期间,全省100余支志愿者队伍、近千名心理志愿者深入灾区,实施未成年人应急心理援助,为5000余名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服务。

  几年来,省会市举办了51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有4000余人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充实到各个学校、医院、社区等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场所,其中在职教师超过3000人,使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在校生比例达到1∶500,为开展未成年理健康提供了专业。面向社会招募了289名具有专业资格的志愿者、42名社工师开展面询、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服务,成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工作的力量。到目前,全市心理志愿者队伍已经拥有国家级心理学教授、博士37名,中德、中美等国际间联合培养的心理学31名,国际心理分析师候选人1名。依托师范大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专家教授43人成立了专家顾问团,举办了70余次专业晋级课,为全市教师和心理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的专业素质。

  在未成年理健康工作中,家长的作用不可或缺。各地中小学校依托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和组织“家长进校园”“教子经验交流”“家长日”等,推动学校和家庭间未成年理健康教育实现无缝链接。

  少儿科教频道从2004年10月起开设了《成长》栏目,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面临的各类心理问题,邀请心理教育专家诠释规范和教育方法,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截至目前,已400多期节目,直接受众达400余万人次。

  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近年来,省文明办及各地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内容,帮助广大未成年人培养健全人格和阳光心态。

  我省将“”主题实践活动与未成年理健康工作相结合,自2012年起,组织开展了“·美在校园”诚信宣传教育和“·爱心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更多的未成年人学习义举,提升心理素质。今年以来,全省共组织“进校园”系列活动600余场(次),受教育未成年人达80万人(次)。

  连续6年,省文明办组织了“百场儿童剧进校园”活动。今年,省话剧院的一批引导孩子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优秀儿童舞台剧目,已在全省中小学校巡演100场,其中到贫困地区、偏远地区演出71场,未成年人观众达20余万人。

  我省积极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指导每个少年宫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健康向上的心理教育、文体活动和技能培养。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911个,兴趣科研、手工编织、陶艺制作、乐器演奏、美术剪纸等,成为孩子们非常喜爱的项目。

  童谣,朗朗上口,心灵。我省积极开展“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将获作品制作成光盘或辑印成册免费发放给全省中小学生传唱。今年,全省共辑印10000册《省优秀童谣作品选》,利用“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集中组织童唱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

  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关注女童心理健康成长,市开展“走进花季”心理健康活动;安国市围绕加强问题孩子心理疏导,开展“守护童年·春蕾计划护蕾行动”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接地气、受欢迎,成为促进当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

  作为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城市之一,省会已经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道上走过了19个春秋。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了1个市级未成年理中心、26个二级分中心,245个心理站点,构建了覆盖学校,辐射社区、农村的未成年理体系。当未成年人困难、监护缺失、家庭、教育失当等种种问题时,在社区就能找到温暖的“港湾”……

  市未成年理中心是心理体系中的一级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中心共接待家长及未成年人咨询32900余人次。通过,来访者对咨询效果比较满意,占被者的87.36%;对服务态度非常满意的占被者的78.28%。中心编印的《心理教育》,共出版331期,印量超过165.5万份,总阅读量超过2000万人次。

  二级分中心由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联合成立。全市各二级分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展特色化建设。如长安区的校园心理剧、新华区的沙盘游戏、桥西区的团体、裕华区的“心灵成长-师生共建”、职教中心的生涯规划都成为有影响力的心育品牌。

  站点为学校、街道、小型社区或社区医院(卫生站)等。向本辖区未成年人和家长提供各种心理服务,东苑小学的心灵小屋是站点的特色代表。

  整合社会资源探索未成年理。未成年理健康涉及社会许多领域和诸多部门,近年来,省会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团委、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和组织建设了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热线、市心理救援热线心理座席,开展了防性侵女童课题研究,举办了世界第23届家庭发展论坛,民政部门探索了“志愿者+社工师”的社区心理模式,教育系统实施了“彩虹桥——未成年理发展线图”项目,省志愿服务学院、省社区学院合作探讨未成年理志愿服务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建设,省市区法院、检察院和市少保中心开展的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心理”计划也在稳步推进中。

  自2010年起,省会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治疗论坛”,邀请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为体系建设与发展把脉,成为省会未成年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品牌。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幼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