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特派记者董柳、实习生张香玉报道:心脏病突发后若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CPR)抢救,病人分分钟都可能丧命。全国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庄建在学校教育中引入这项心脏病的急救方法,并逐步实现国民普及。
庄建是心外小儿科专家。据他介绍,多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每年有许多患者因心脏病突发导致心搏骤停、心肌梗死引发猝死。他称,患者心脏病突发时,必须在现场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术(CPR)抢救,否则4至6分钟后患者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就会有不可逆的损害。也就是说,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率。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接近30%,而我国则不到1%,如此巨大的差异其实并不是医疗水平差距,而是国肺复苏术普及程度不同造成的。”庄建介绍说,目前在欧美国家中,心肺复苏术是一项全民普及教育,然而目前我国普及程度仍较低。他指出,2015年有问卷调查发现,只有5%的人了解心肺复苏术的具体做法,许多人根本没听说过。
庄建说,由于心肺复苏术有很严格的操作规范,目前在我国只有医务人员、、员等极其有限范围的人群受训,绝大部分往往觉得很难学而不敢碰,但实际上一般人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掌握。
他在学校教育中引入心肺复苏术,逐步实现国民普及。具体来说,一是将心肺复苏术培训引入到中学教育中,先在大城市中进行试点,再逐步向中小城市铺开,最后普及到农村中;如果推行顺利,可以逐步向小学教育推进。二是在大学生中全面普及,开学军训中可开设课程,每位新生进行模具演练后逐一进行考核,并颁发技术资格证书予以认证,每两年组织一次复核。条件成熟时,可以将获得认证者中的优秀者进一步培训为培训师,进入社区和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普及推广心肺复苏术。
董柳、张香玉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