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谁家的电动车被盗、最近发生了什么案件,通过警务微信群就能第一时间get;租的房子、居住证快到期了,有专人打电话提醒。小区内谁家的电动车被盗、最近发生了什么案件,通过警务微信群就能第一时间get;租的房子、居住证快到期了,有专人打电话提醒。
你能想象到,这样的便利就在你生活的辖区里吗?推微信、制作“神器”表格、社区警力“专职化”、招录“高素质”警务辅助力量,为了做到推行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最大化”,让老百姓“享受”服务,郑州市建设全面推动了“一格一警”建设,效果如何,一起来看看。
不过,在郑州市省五建社区,这些问题可能就不再是问题了。只要加入该社区警务室的微信群,每周一次的预警信息、如何防范电动车被盗、如何避免遭受电信诈骗、小区内最近有没有什么案件,这些信息都能接收到。
便民的信息不只这些,办理居住证、咨询社区医生、电梯坏了、垃圾没人清理……每一类的信息都被一个个“微信群”涵盖,该警务室的社区杨晓艳说,这样的微信群,他们至今已建立了20多个。
“每天都有专人值班,只要有消息,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回复。”杨晓艳说,这样能避免居民来回跑腿。依托郑州警方开发的流动人口APP,辖区流动人口的身份信息也能随时掌握。如果邻里发生纠纷,还可以到警务室的调解室面对面聊聊。
对于租户来说,租房期限一到,不想续租了立马走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对流动人员的动态管控。
在西耿河网格警务工作站,河南商报记者就发现了一个破解难题的“神器”。打开这个“神器”,网格内的房东姓名电话、租户姓名电话、房屋住址、租赁合同到期时间、居住证到期时间清晰可见,合同到期、居住证到期的,系统会提前10天自动提醒。
这是该社区窦昌坦和辅警张阳坤研发的“租赁房屋合同、居住证签注到期提醒(管理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Excel表格,利用其IF“条件格式”功能就能做到提前提醒。
张阳坤说,由于网格内的流动人口多,他们专门用蓝色和红色字体标注,“蓝色的是到期提醒,红色的是超期提醒。”在合同到期前,他们就会给房东、租户打电话,询问续租、新租人员的情况,督促办证登记。截至目前,这个系统已经通知了136人。
建设首先优化了网格设置,按照1000户、3000人的人口管理要求,他们将原有的203个网格重新进行布局,优化整合成了现在的109个网格。
为了增配辅警力量,该局报请中原区区委、区,于2015年12月招录了185名网格辅警,平均年龄27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6.8%。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这些辅警中不乏交通大学、郑州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社区脱离了传统的值班备勤模式,带领网格辅警扎根社区开展工作,并在每个社区警务室和网格工作站安装指纹签到和人脸识别签到设备,考勤结果与年终总评挂钩,从人员配置、工作时间、机制保障上真正做到了社区警力专职化。
比如,每月排前五名的社区警务室,励1000元;提供破案线索或收集重大警务信息的辅警,能得到最高1万元的励。
目前,建设共入户走访55033户,采集社会信息68142条,工作量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倍以上。
虽然社区的“名头”依然未变,不过社区警力专职化的改变,却让像孙亚杰这样的老社区感觉“很提劲儿”。
在社区工作了10余年的他,无论上班下班,都喜欢在辖区走走看看,“能及时了解各楼院门卫、保安的值班情况和辖区许多治安动态情况。”孙亚杰说,时间一久,他跟辖区居民都混熟了。
现在,辖区的物业工作人员、保安和居民,只要遇到问题,无论白天晚上,都会习惯性地先咨询孙亚杰,大家彼此相处融洽。
毕业于郑州大学的辅警毛云翔,专门制作了包括消防安全、高空抛物、交通安全、急救知识、家庭安全知识等板块的课件,播放给大家观看。
如今的 “社区安全小课堂”,在建设辖区颇有名气,每周五下午,不用通知,一些社区居民就到社区警务室例行听课。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建设的发案率同比下降了25.6%,警情同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今年5月6日,河南省机关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会在新郑召开,18地市长均到场参加。
在早先召开的2016年全省处长会议上,省厅长许甘露就将“一村(格)一警”列为河南省领域重点工作之一。河南要构建覆盖城乡、适市和农村两个地区的网格化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一村(格)一警”是抓手。
“一村(格)一警”由三方面构成,一是,二是辅警,三是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治安积极和志愿者。
1个社区建1个警务室;5至8个行政村建1个警务室或每个至少建2个警务室,以辐射周边行政村。确保每一个村(格)都有负责,且驻村(格)、包村(格)3年内不变动。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