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正穹 通讯员 莫寒梅)一天清晨,49岁的张勇在公园晨练时突发心梗,呼吸停止,瞳孔放大,同在公园晨练的红十字救护员赵阳马上赶到他身边给他做心肺复苏。一下、两下、三下……张勇终于恢复了呼吸。这时,救护车赶到了。
赵阳曾在2010年6月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培训,这份经历使他知道,如果伤病员心跳和呼吸骤停,脑细胞在常温下对缺氧的耐受极限通常为4分钟,在这“黄金4分钟”,如果及时正确施救,就能生命。在这个清晨,赵阳为张勇把握住了这关键的4分钟。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因自然灾害而失去的生命年均约3000人,突发事故引起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则达每年20万人。当急救知识普及率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高达50%至80%时,该普及率在我国仅为1%左右。生命安全与急救知识的匮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加强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迫在眉睫。
对于中国红十字会来说,普及生命安全与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全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接受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这些红十字救护员和救护志愿者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不但参与灾害救援和重大活动服务工作,更成为老百姓身边的“神”。
“不好,地震了,快跑。”“不要慌,不要乱跑,快蹲在桌旁避震,用手护住头部。”医疗队队员迅速对地震现场作出评估和判断,立即与红十字会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进行无线电呼叫报告,同时对伤员展开救援,整个医疗救援行动迅速缜密,止血、包扎、搬运、心肺复苏等救援措施操作规范。这是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模拟地震灾害现场的情景。
自2010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不但提高了应急救护技能,营造了学习救护知识的社会氛围,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在更大范围的开展。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救护处处长郭建阳介绍,近年来,救护培训工作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按照《中国红十字事业2010-2014年发展规划》要求,中国红十字会积极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标准化工作,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大纲、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证书管理,有效保障了救护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几年间,救护培训的课程管理、管理、师资管理、证书管理诸方面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救护培训系列教材初具规模,这一切为救护培训质量提供了充分保障。
为在更大范围推广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2013年11月3日,中国红十字会推出了具有学习、预防、应急、测试、信息五项主要功能的中文版“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意外受伤出血、骨折该怎么处理?遇到心脏病突发患者该怎么抢救?如今,只要在手机上下载“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软件,就可以随时随地跟随“专家”学习急救知识。软件内置了真人视频和图解动画,便于学习和记忆。截至2014年11月20日,已有32万余人次下载急救软件,用户遍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
为营造全社会重视并积极参与救护培训的良好氛围,各地红十字会积极开动脑筋,组织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进行宣传推动。他们街头、走入家庭和单位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应急救护常识,提高对学习自救互救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使群众由“要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培训”。他们联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组织多种形式的救护技能大赛,促进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开展“救在身边”征文、“身边的急救”摄影作品大赛,“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大力推动救护知识的普及。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