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肖爷爷是一名会计,退休后仍一直在某单位从事财务方面的工作。其孙女肖萌(化名)告诉记者,“爷爷是个闲不住的人,可能是因为劳累过度,前段时间突然晕倒了,幸亏抢救及时才转危为安。”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分院大科长潘小兰表示,当时的情况是这位患者出现了心搏骤停,医护人员赶紧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为了让更多市民掌握必要的心肺复苏急救措施,4月16日,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潘小兰等医务人员为市民进行了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现场培训。
“心肺复苏急救非常关键,施救的举措也要规范……” 潘小兰介绍说,其实,心源性疾病、严重创伤、休克、溺水、水电解质紊乱、电击等情况所引发的身体异常,一旦患者的心跳停止4~6秒,大脑即开始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争分夺秒为患者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急救,不但可以建立临时的人工呼吸和血液循环,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还可以为医务人员的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潘小兰介绍,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之前,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一,拨打急救电话并确认现场的安全。患者身体出现突发状况,家属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快速判断现场是否安全,在确认了现场非常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再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其二,判断患者意识。当看到患者倒地时,家属要保持镇静,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可以轻拍患者的肩部,并在患者的耳旁进行大声。通过观察患者的反应,来判断其有无意识。其三,检查患者是否还有呼吸。正呼吸时和腹部有起伏,且伴有声音。因此,家属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胸、腹部起伏状态,并静听患者呼吸的声音,感觉有无呼出的气流,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还有呼吸。
其一,胸外心脏按压。心脏位于胸腔中间偏左,在胸骨的后面。胸外心脏按压可以改变胸腔内部的压力,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组织器官,从而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家属可采取将患者仰卧在地面或硬板上的姿势,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与胸骨交接处)。双手重叠,采用十指相扣、双臂伸直的姿势,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后完全放松,放松时手掌不离开患者的胸膛。按压深度需下陷5~6厘米,按压频率可保持在100~120次/分钟。
其二,人工呼吸。最常用的是家属向患者进行口对口吹气(需把患者的鼻子捏住),如果不能口对口吹气,也可以使用口对鼻的吹气方式(需把患者的口部盖住)。人工呼吸可以维持患者对氧气的最低需求量,在通常情况下,患者意识后,会因为舌后坠而导致气道阻塞,因此,家属要将患者的头部仰着、下巴抬起进行吹气。这样可以使患者的气道呈状态,气道后,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才更有效。连续吹起气两次,每次吹气时,家属要尽量观察患者的是否有明显的起伏。
“胸外心脏按压和吹气要同时进行,可以按压30次后吹气2次。持续5组按压和吹气后,再次检查患者的反应和呼吸。如果在施救后依旧看不到患者的任何反应,应继续重复以上急救动作,直到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或者是患者出现了反应和呼吸。”潘小兰提醒道。
其三,复原体位。复原体位的正确姿势摆放是:患者身体向左倾斜,右腿向前放,头靠在左臂上。对于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心跳,或者经过心肺复苏急救后恢复了呼吸、心跳的患者,如果其脊柱没伤,应将其复原体位,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因舌根后坠而引起的窒息。当然,如果患者出现了,要进一步为患者清理物,避免误吸。
“心肺复苏的现场急救有着严格的注意事项。”培训现场,潘小兰就心肺复苏急救措施的要点提醒道。她表示,心肺复苏的方法与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同时使用,效果会更好。因此,如果家中经常出现类似突发状况,或家中有较为严重的心源性疾病患者,家属可以考虑购买相关医用器械备用。同时,家属也要有意识地学习正确、科学的心肺复苏急救方法。(全记者孙慧娟文/图)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