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纷繁复杂,我们面对的也越来越多。据粗略统计,我国平均每天约200人死于车祸,平均每天有150多个儿童死于意外,平均每2分钟发生一场火灾,上个世纪我国地区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20余次……学习、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已经刻不容缓。然而,据国际红十字会统计,全球只有12%的成年人能在突发事件中采取急救措施,其中仅有5%是有效的。无效,甚至错误的急救意识、方法或行为,不仅不能救命,甚至可能“要命”。
案例:周六,下午16时,一个平和而悠闲的小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不仅烧掉了往日的平静,烧来了全国人民的目光,也带走了一些人的至亲至爱。火场上空浓烟升腾,消防车喷出几米高的水柱,一些消防战士筋疲力尽躺倒在地……四五个小时过后,火源渐渐熄灭,喧嚣慢慢退去,一切又似乎归于平静。然而,人们的反思却不能止于此。据透露,火灾当时,商场中的顾客并不多,火源在2层,可受伤的多数却是四五层楼的销售人员。
解析:火灾、地震等意外灾害,最能出人们安全意识和急救意识的欠缺。以案例中的火灾为例,火源在2楼,死伤者却多在高层,是何原因?温新华表示,一方面,当时大楼里发生火灾,并无人发出警报,因而其他楼层的人无法尽早获知,延误了最佳逃生时机,这与平时该商场管理者欠缺安全意识不无关系;另外,受灾者多缺乏急救意识,发生火灾不知道正确的逃生方法,在第一时间不懂得自救,而是大声喊叫,致使很多人发生呼吸道烧伤或烟雾中毒而死。
各类灾害和事故未发生时虽难以预见,但并非没有应对之法,首要的便是高度重视安全和急救意识。管理者应切实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一些违反消防法规的做法杜绝;消防器材、急救器材等应该专人负责,按时检查,以免耽误急救;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如遇到各类灾害应该尽快做哪些事情、如何正确叫救护车、等待救护车期间应该做哪些准备等。
案例:同样一个周六,繁忙的急救中心接到120急救电话后,派车赶往一起车祸事故现场。由于道交通堵塞,急救车用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出事现场。为防止大量出血,现场群众已经对一名伤员的下肢撕裂伤部位用干净衣物包扎止血,由于效果并不好,又加用橡皮筋捆扎止血。在等救护车的半个多小时中,从来没有松开过“止血带”。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该伤员患肢肿胀、青紫明显,足背及趾端发凉,立即用剪刀剪开“止血带”。到达医院,经紧急救治后,该伤员还是因缺血时间过长,造成小趾末端坏死。
解析:李斗告诉记者,这是典型的因急救器材和工具使用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现实中此类事件并不少见。常见的如脊柱受伤的病人使用不正当的搬运方法,常常导致伤员二次受伤;使用不洁的衣物包扎伤口,导致伤口感染;错误使用急救药物,如发现有人昏迷了,不弄清楚昏迷原因就把牙撬开,往舌头底下放等药物。
险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合理就地取材进行急救很可能会生命,但要做到以下几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楼里的各类急救设施如灭火器、急救箱、脊柱板等应准备齐全;平时多关心家人朋友,尤其熟悉老人的病情和用药习惯;遇突然发病的人,如果对方已经没有意识就不应再喂药,此时喂药不仅无效还可能造成呛咳;没有呼吸了不应再给病人吸氧,应立刻做心肺复苏;遇到创伤出血,应使用吸水、干净、不黏连的替代物在伤处进行止血,如果没有合适的替代物,可以先压住伤口近端的动脉进行止血。
案例:夏初,田边小木屋里,一名中学男生在玩耍时,左手大拇指不慎被毒蛇咬伤。平时,电视剧里有人中蛇毒后就用嘴吸出来,网络上也常能看到类似说法。于是,该男生效仿着他曾看到过的做法,徒手将毒液挤出,又用嘴去吸伤口,还拿出橡皮筋绑住手腕,防止有毒的血液回流到心脏,然后才去就医。本以为成功自救了,然而在就医6小时后,该男孩却突然出现呼吸衰竭,经极力抢救,才脱离。
解析:除了被蛇咬伤,生活中被猫抓伤、被狗咬伤等都经常发生,尤其给很多未成年人带来。温新华表示,对于这种情况,用力挤伤口里的血和用嘴吸毒血都是不科学的。挤压伤口可能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加速毒素或细菌进入伤口;用嘴吸更,如果口中有溃疡、牙龈炎、黏膜破损,甚至龋齿,这个举动都可能引发中毒。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立刻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果在野外被蛇咬,附近没有清水,可以用火烤伤处,并在伤口近心端5厘米处用绳子或皮筋扎住,防止带毒血液流回心脏,并尽快就医。猫狗致伤时,现场先用大量清水冲洗,一般不包扎,尽快到医院注射预防狂犬病的疫苗。
此外,生活中还有些常见的错误急救方法。如流鼻血仰着头,很容易使鼻血流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另一方面,外伤导致的流鼻血不能堵,外伤后流鼻血或血水样液体很可能是颅底损伤流出的脑脊液,堵塞鼻子可能使脑脊液回流,导致颅内感染。正确止住鼻血的方法应是低头,鼻翼止血,还可以冷敷前额。另外,染发剂等化学物质不慎入眼,一定要立刻用清水冲洗,以免延误时机,引发角膜损伤。
案例:清晨6点半,大河堤上,一名正在晨练的老汉突然倒下。其儿子随后赶到现场,一边拨打了110,一边将昏倒在地的老人扶起,架到边让其坐下。后来看到老人脸色紫红,病情加重,又拨打了120急救电线都赶到现场后,其儿子却为省下救护费,了120急救车,选择让警车送老人去医院。结果到达医院门口,发生心脏骤停,经过心肺复苏等两个小时紧急抢救后,老人才脱离了。
解析:老人经常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心跳骤停而突然晕倒,另外,还经常发生心脏病、高血压和脑卒中等疾病,此时的急救时间至关重要。案例中,所幸老人最终,但仍然让人不禁捏了把汗。试想,如果道交通状况再拥堵些,势必会耽误老人救命的黄金时间;如果老人在车上突发紧急状况,而警车上既无医护人员又无抢救措施,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需要急救的病人多数是危急症状,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可能就决定了一个生命的去留。因此,一定要分秒必争,生命不能吝惜钱财,更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或抱着听天由命的心态。如果在紧要关头,还在衡量与生命的价值,很可能会造成攸关的严重后果,也会给施救者留下遗憾。
编者的话:即使在“家”这个避风港,我们也无法完全杜绝意外的发生。吃得不对,用得不当,或仅仅只是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让你的生命受到。该如何尽可能降低程度?学会以下处理方法,可以帮助您转危为安。
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因餐具不干净或食物变质,细菌大量滋生而致。范达医师表示,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肉毒杆菌都是这类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其中肉毒杆菌中毒是最致命的。
症状:一般,食物中毒的症状是恶心、、腹泻、发热、胃腹部疼痛。肉毒杆菌中毒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特别疲惫。如果误食了毒蘑菇,24小时内便会出现腹痛、(可能带血)、盗汗、腹泻、呼吸困难、产生、眩晕、肌肉痉挛。
急救:发现中毒者后必须先拨打120,同时对患者进行催吐。胃的排空时间为1.54小时,催吐越早,毒物清理越完全。可以用圆钝的勺柄或手伸进嘴里,刺激咽喉,引发。催吐必须在患者状态下进行,否则可能因物被吸入气道,造成窒息。有的中毒者会出现腹泻,这本是人体自行清理有毒物质的性反应,但如果太剧烈,易致体液过度丢失,引发休克,因此要让腹泻患者喝一些温的淡盐水。
预防:葡萄球菌常见于不新鲜的奶油、酸败的牛奶和未冷冻的肉类等,所以食物一旦变质就不要再吃了。沙门氏菌容易出现在未煮熟的禽肉类、鸡蛋和蔬菜中,肉类食物最好充分加热。肉毒杆菌主要由受污染的罐装食品引起,购买时如发现罐变形,顶部或底部膨出,超过保质期,后有强烈气味,都说明食物已了。另外,发芽土豆、未充分加热的四季豆和不知名的野蘑菇、野菜也不要吃。
煤气中毒,其实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现在大多数人家里用的是天然气,虽说天然气本身不会导致“煤气中毒”,但如果燃烧不充分,也会一氧化碳,比如打不着火,却能闻到煤气味等。此外,如果家里用的是燃气热水器,也要特别小心,一旦燃烧不充分,通风不好,洗澡时间长,就易导致煤气中毒。在没有行驶的汽车里长时间开暖气,也会中招。
症状:轻度煤气中毒的表现有:头晕头痛、四肢无力、恶心等;重度中毒时,会不清、抽搐、深度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急救:一旦出现头晕、头痛、四肢无力、恶心的情况,就要想到可能是煤气中毒,必须赶快开窗通风,同时关闭炉灶,马上到室外。施救者如果发现患者已经不清,除了进行上述操作外,还要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物堵塞气道,造成窒息,与此同时拨打120。另外,在充满煤气的房间内,千万不要用任何电器,否则容易引起爆炸。
预防:定期对家里的燃气设备进行检修;有老人的家庭,最好装一台一氧化碳报警器,它小巧灵敏,能防患于未然。
长时间在室外工作或大量运动,或在闷热、不通风的中,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以及从外面很热的进入室温很低的空调房时,都容易发生中暑。
症状:出现头晕、耳鸣、恶心、胸闷、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但体温不超过37.5℃时,是中暑前期的表现。轻度中暑则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气短、大汗、皮肤灼热或湿冷、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如中暑严重,患者会血压下降、脉搏呼吸加快、大量出汗、皮肤变凉、晕眩、虚脱。
梦见别人剪头发
急救:轻度中暑者最好马上去阴凉通风的地方,再将冷饮、冰袋等置于颈部、额头、腹股沟和腋下,可有效降温,同时喝些含氯化钠等电解质的饮料。如果患者休克但还有意识,施救者要立即给其补水,并搬至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领裤带,将冰袋放在上述几个部位,之后马上送医院。如果患者昏迷不醒或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该立即送医院进行急救。
预防:高温天要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睡眠,多吃西瓜、梨等水果,以及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饮品;尽量避免在11时到15时高温时段出门;运动后及时补水,外出时若感不适,可适当使用仁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等降温药品。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