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的孩子往往成为父母娇宠的对象,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从幼儿园时就开始各种、各种补课,唯独
儿童的身体发育是其一生健康的基础,为娃娃打造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是家长和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上,我国派出的多数是体校生,而日本和韩国的参赛选手大都来自普通小学,但日韩选手在很多项目的成绩上超过了中国学生。
华东师范大学曾与日本相关机构合作,研究显示,2014年和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和BMI)大部分年龄段显著高于日本;但体能指标的比较中,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
数据表明,在7-19岁同龄学生中,同日本学生相比,50米跑速度中国学生平均慢了0.4秒,握力低了1.5公斤,立定跳远近了6.5厘米。
美国运动学家为6至11岁儿童推出一套全新的运动指南——“我的运动”,并希望借此能鼓励孩子们在参加足够有效的体育锻炼时,从中体会更多的快乐。
美国运动生理学教授史蒂夫·鲍尔说:“这个运动更多地是教孩子们如何去锻炼,而不仅仅是通过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儿童每天至少从事1小时的体育锻炼,其实应该更多,因为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每天虽然能保持1小时的运动,但肥胖率仍然在不断上升。”
鼓励儿童多进行一些有利于提高心率和出汗的运动,而且要有氧和娱乐相结合。这样的锻炼方式每周至少在3到5次。
比如:看电视,玩电脑,长时间坐着,用IPAD玩视频游戏。“无运动”或“休整运动”处于塔尖,表明其所占比例应为最少,但现在很多的小胖墩就是由于长期处于 “无运动”状态,整天坐在电视前,才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提供了可乘之机。家长应鼓励和督促孩子参与身体锻炼。
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有先后之别,按先后顺序依次为:速度(包括灵敏和协调)素质最先,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最晚。在儿童时期,发展灵敏和协调能力相对重要,是发展其它能力的基础。
6~7岁,应教给儿童大量协调能力的基础动作,较全面地发展各种协调能力和注意培养他们动作的本体感觉能力,如空间感、时间感、肌肉用力控制等;
7~10岁,应加强反应能力和高频率动作能力的训练,并开始发展专项的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平衡感、时空感和随意放松肌肉的能力,以及培养一些专门的感觉(球感、距离感、器械感等)。
儿童生长发育有许多共性,但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后天生长条件的差异,个体发育不可能完全一致。除了高矮、胖瘦、强弱等身体条件上的不同,孩子的个性也会千差万别。
有些孩子生性活泼、好动,有些孩子则比较内向;有些孩子生来能和别人相处好,有些孩子则比较难接近。
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和坚韧刚毅的意志以及与团队伙伴和谐相处等心理品质为基础。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健全性格有特殊的功效。
假如你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大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应选择足球、篮球、棒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这类体育项目能帮助孩子慢慢地改变孤僻的性格,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并热爱集体。
如果孩子胆子小,做事怕风险,容易脸红、难为情,那可以让其多参加游泳、溜冰、滑雪、拳击、摔跤、单双杠、跳马、平衡木等运动项目。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各种胆怯心理。
如果孩子在处理事情时常犯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毛病,就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拳击、跨栏、跳高、跳远、击剑等体育活动。在这些项目前,任何犹豫、徘徊都将贻误良机、遭到失败,这些项目不允许深思熟虑,需要的是瞬间判断能力,多练此类项目能帮助孩子增强果断的个性。
倘若你发现孩子遇事容易急躁,感情容易冲动,应让他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及游泳和骑自行车、射击等缓慢、持久的项目。这些体育活动能帮助孩子调节神经活动,增强控制能力,稳定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改善。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