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到发热,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发热这一概念。 其实孩子的正常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因年龄、活动量、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而有所不同。小婴儿体温通常会高一些,而每个人的体温在傍晚及午夜到次日清晨的这个阶段内最低。
发热的主要机制为外源性致热源(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或内源性致热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通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并通过寒战使产热增多;另外,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样使得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1)发热并不总是有害的,发热也有它的好处。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其实,发热本身并不是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或体征。通常情况下,发热不是坏事,而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发热可以调动机体的免疫防御体统,例如通过增加白细胞数来和消灭入侵的细菌。事实上,在击败感染的过程中,发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发热会导致孩子难受,不舒服,使得孩子需要更多的液体量,提高了心率和呼吸频率。
2)但发热也可对器官和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也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昏迷,直至死亡。发热最常伴发于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假膜性喉炎、肺炎、中耳炎、流感、重感冒、以及咽喉疼痛,也有可能会和肠道感染、菌血症、尿感染、大脑和脊髓炎症(脑膜炎)以及其他一些病毒染同时发生。
1)测量体温有多种方法,小宝宝最好测肛温比较准确,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测口温。测量口温时要确保孩子可以配合将体温计含在舌下,保持嘴唇闭严5分钟,在测量前不要喝冷或热的东西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水银体温计容易打破,水银外漏造成污染或,而且测量体温不够精准。国外如美国等国家很多年前都已经禁用了,但我国很多地方还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美国儿科学会明确,希望家长使用不含水银的体温计。所以家长们不要,赶紧封存家里含水银的体温计,换成电子体温计。
对于6个月到5岁的孩子,发热可以引起惊厥,称之为热性惊厥。这种惊厥的发作往往带有家族性,而且一般在发热疾病开始的几个小时内发生。发作时显得非常吓人,会出现僵直、抽动、双眼上翻。患儿还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意识,整个意识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往往只有几秒钟。高热惊厥是指孩子发烧时突然的或局部抽搐,常常还伴有意识障碍。大约3%-4% 6个月到五岁的孩子中(也偶有五岁以上的孩子)可能有高热惊厥现象,其中最高发生年龄是12到18个月。高热惊厥非常,AAP如果持续五分钟以上需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发烧温度较高,可能诱发高热惊厥,出于大脑的考虑,应用冰袋、凉毛巾或退热贴敷于额头。除冷敷降温外,解衣散热、温水擦浴或泡浴也是医生常推荐的物理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是通过物理吸热、或散热的方法,使物体的温度降百里挑一关昕和刘硕低。包括用湿冷的毛巾敷、冰敷、酒精搽浴、洗温水澡、冰枕、退热贴、退热议等。
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大部分发烧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并不需要到医院治疗,只需在家处理就可以了。到医院还会面临一个院内感染的问题,医院聚集了很多生病的孩子,更容易引起相互间的传染
7)口温低于38.5℃时一般无需用退热药,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体温大于38.5度,可以用药物降温。目前WHO和美国儿科学会均推荐儿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而不要给孩子服用阿司匹林和安乃近。当宝宝3个月及以上时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而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使用布洛芬。如果宝宝患有其他疾病如肾病、哮喘等时,在服药前最好咨询儿科医生。使用退烧药前最好仔细阅读说明书,不要超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过大时,则可能造成肝脏的损害。
9)如果孩子体温虽然超过了38.5度,但孩子看起来很好,都跟平时没什么两样,那么也不要着急用退热药来降温,可以继续观察。
10)在孩子发烧时,除非孩子感到不适(一般认为体温超过38.5度会让部分孩子出现不适)或有高热惊厥病史,否则不需要使用药物。
1)合并或交替使用退热药:因为容易引起药物剂量混淆,增加毒性。所以不合并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但是,一种退热药使用后3-4小时后没有效果,可以改用另一种退热药。
2)退热一般先用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对乙酰氨基酚有较长的安全追踪记录;布洛芬常首选用于既退热,又消炎的情况,比如用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导致的发热;或用于热度比较高的发热患儿。
3)对乙酰氨基酚不要用于小于3个月婴儿的发热,因为发热可能是患儿的唯一症状,退热可能病情,而且会引起肝脏损害;布洛芬不要用于小于6个月的患儿,因为有可能造成肾脏损伤。
6)不宜酒精退热。酒精擦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退热方法,但越来越多的证 据表明酒精擦浴降温对宝宝的副作用较大,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危害。婴幼儿皮肤娇嫩,毛细血管丰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擦浴时若酒精浓度过高、擦浴时间过长或擦洗面积较广时,酒精会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血液中,造成酒精中毒症状(俗称醉酒),引起宝宝兴奋,烦躁不安。酒精还能造成血管收缩,使宝宝出现立毛反应、寒颤不适。酒精还是一种过敏原,酒精擦浴对某些宝宝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7)宝宝感冒可能会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要不要吃咳嗽药和感冒药。美国儿科学会明确指出,非处方咳嗽药和感冒药不应该给2岁以内的婴幼儿服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有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对6岁以下的儿童没有治疗效果,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感冒通常属于自限性的疾病,吃药也是为了缓解症状,既然研究非处方咳嗽药和感冒药没有治疗效果还要冒着有严重的副作用的风险,那就没有必要给宝宝冒险。
8)高烧通常不会导致脑损伤。每个正常的大脑都有内在的恒温机制可以防止体温太高而损伤脑组织。只有当大脑的“恒温”机制受损时(如脑外伤)或在某种情况下不能散热(如夏天被锁在封闭的车里),才会导致脑损伤。一个正常的孩子在一般生病发烧时是不会导致器官受损的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