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儿童生理 > 正文

家长需要积极主动地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特点

类别:儿童生理 日期:2021-4-7 19:31:37 人气: 来源:

  陈翔刘美含杨永龙,中学高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对象,教师,教育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全国科监委行业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行业副理事长,教育

  岁女孩的妈妈,我的女儿整体很优秀学习很自觉成绩也不错,在西安五大名校之一的交大附中读初一,过去孩子很还比较和我能交流,上了初一,孩子在家不喜欢说话,有啥也不给大人说,过去和他爸话特多,现在也没话,问啥都是无所谓,问吃啥早饭也是随便,我不知道我们家长有啥地方做的不好还是孩子有啥,问她有啥心思他也不说,有时候明显看见不开心,问她他总是说好着呢。还有就常喜欢漫画,平时给的零花钱不舍得花就买漫画,什么啊衰,类似于三国杀之类的,打打杀杀的这些,您觉得一个女孩看这些东西正常不?谢谢老师解答

  1、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2、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的约束,渴望。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5、与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杨永龙:首先要认识到孩子的变化是心理上的进步,这是孩子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正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多看孩子心理积极的一面,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要学会和孩子平等沟通,学会认可、赞美孩子,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更不要把缺点放大。对孩子的一些嗜好(比如适当玩网络游戏、追星),要因势利导,不要、动辄,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芳蕊:谢谢,太感谢,还有就是我发现她有看言情小说,发现过一次,我该咋做,您有时间的话给我指点下。

  杨永龙:看言情小说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和行为的表现。要想走入孩子的世界,首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如何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呢?

  1、端正心态,平等待之。不少家长的“家长意识”特别强,希望孩子绝对服从家长的意志。虽然他们尽量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但孩子仍然“不听话”。为什么?因为他们忽视了孩子心灵上的需求。孩子希望父母视他们为大人,尊重他们的人格与意志,希望父母与他们交流思想。可有的家长说:我的确总在与孩子交谈,为什么不奏效呢?

  原来,这些家长忽视了交谈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语言方式。一般家长通常用教训式或单向式谈话,诸如:“你应该……”“必须……”“人家的孩子……你却……”等等。孩子呢,听时点头,离时抛在脑后,因为这种单向式的谈话,无法触及孩子的心灵,无法引起孩子的共鸣及让孩子获得内心体验。倘若父母用“我觉得……”“你觉得……”这种句型进行交流,孩子就会体验到父母对他的尊重,从父母与他商量的口气中体验到自己的人格价值所在,孩子就乐意向父母敞开心灵之扉。

  2、不回避谈性知识。不少家长对孩子触及到性关系的问题避而不答。其实这种因封闭造成的神秘感,反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甚至产生越轨的行为,这大可不必。如:某等家长也同其他家长一样常带孩子参加婚礼,不同的是这位家长善于把握时机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针对孩子曾提出过的性知识问题则从人类进化的生理角度,从婚姻的基础、人生的价值实现的角度去阐述。既淡化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帮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要熟悉孩子的爱好。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就必须与孩子有共同语言。要能谈出孩子熟悉并很想了解的话题,进而拓展开来,引导深化。如:某一学生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了纪律处分,家长得知气得孩子,可孩子仍屡教不改,越陷越深。怎么办。该家长自查自省,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平静下来后平视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确有很多闪光点。当换位思考时,发现孩子心灵深处是孤独的。孩子没有说话的朋友,在父母面前要么点头,要么不吭声。是不是孩子也苦于不被父母理解呢?这位母亲决定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世界,为了寻找共同语言,她放下外国文学,捧上了金庸、古龙、梁羽生;收起了古典音乐,换上了“四大天王”,不明白的地方还请教孩子。孩子先是吃惊,后感到母亲是真诚的,便手舞足踏地向母亲讲起课来,其眼神不再是、平淡的,而是单纯温和的。渐渐孩子与母亲的话题越来越多。孩子不断地将看到的新书推荐给母亲,母亲也将名著推荐给孩子。意外地收获是孩子也迷上了世界名著。可见,平等不仅使人易于交流,而且易于互相影响。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新疆幼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