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假牛肉”事件,经本报连续近半个月报道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潇湘及桂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多部门跨地联合办案,昨天下午,事件调查结果最终尘埃落定,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通报称,“假牛肉”属一种,其实是国外品种的雄性奶牛,这种奶牛因育肥时间偏短,肉质颜色偏白,味道相对偏淡,容易使市民产生错觉。
联合调查显示,自去年12月底至今年年初输入我市城区的奶牛肉,分别系一位姓刘及姓席的衡阳市民通过熟人关系,自广西桂林一名姓苏的屠商手中,通过长途客运车转运发送到衡阳的,前后运三次,总重量约600余斤,前两批约330斤奶牛肉销售卖给了我市城区约10余户人家,第三批奶牛肉在晶珠广场附近贩卖时,被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截获。
圣艾斯特莱雅
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肖兴称,外国品种奶牛肉系首次输入衡阳,市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对此批牛肉进行了瘦肉精和违禁药品检测发现,瘦肉精和违禁药品含量为零,专家对肉品的肌纤维及肌键、脂肪等进行鉴定,确定系奶牛小公牛。奶牛小公牛主要自及东北地区引种至南方,因奶牛小公牛经济价值相对偏低,育肥时间较短,售价相对较为便宜,食用这种奶牛小公牛是安全的。(晚报记者 胡亚华)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