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在本次东盟外长系列会议期间,东盟国家还是和中国达成了“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在东盟-中国“10+1”、东盟-中日韩“10+3”、东亚峰会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4个重要声明中,也均未使用越南、美国、日本、等国希望使用的“严重关切”“军事化”“‘准则’框架须有法律约束力”等。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楼春豪认为,这显示了该区域内大部分国家希望南海稳定,希望用双边谈判解决问题的决心,但是美日澳等域外国家却把自身利益于该区域的地区利益之上。
楼春豪说:““第一、南海的和平稳定是地区国家所乐见的,去年下半年以来,整个南海局势趋缓这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二、东盟国家越来越多的有地区主流观,这也契合了中国提出的双轨思;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应该是由地区国家来共同。当然,大家也看到美日澳是不甘心的,心里有落差。这些域外国家的和做法可以证明,它们对南海问题的政策出发点并不是着眼于地区的和平稳定或者南海问题的解决,而是着眼于它们自身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于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之上。用王毅外长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稳定,域外国家想煽风点火,但是不管怎么说,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应该是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像越南这样个别国家当然不会放弃它的观点,但是主流趋势很明显的还是地区国家都希望和平稳定。”
从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到“准则”框架的通过,中国和东盟国家一再证明,只要心诚、务实、定力、,就一定有智慧、有能力妥善管控好分歧,好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王毅表示,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为未来“准则”的实质性磋商奠定了良好基础。对此,楼春豪指出,未来,关于“准则”磋商的良好氛围仍需各方共同。他说:“南海行为准则框架的达成来之不易,是朝着正确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步进一步就南海行为准则进行磋商,最终达成共识,起到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但是,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或者最终达成一个共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各方就一些具体的内容还是存在分歧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对南海局势的缓和,它对各方善意的展示都常积极的。下一步各方需要做到的是继续加强沟通,展示善意,同时要谨慎的防止其他国家进行干扰,或者煽风点火的行为。真正的做到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的以主人翁的意识,来共同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下一步的磋商。”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