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截断电源,关上插座上的开关或拔除插头。如果够不着插座开关,就关上总开关。切勿试图关上那件电器用具的开关,因为可能正是该开关漏电。
②若无法关上开关,可站在绝缘物上,如一叠厚、塑料布、木板之类,用扫帚或木椅等将伤者拨离电源,或用绳子、裤子或任何干布条绕过伤者腋下或腿部,把伤者拖离电源。切勿用手触及伤者,也不要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把伤者拨开,也不要使用潮湿的物件拖动伤者。
③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开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不能给触电的人注射强心针。若伤者昏迷,则将其身体放置成卧式。
⑥现场抢救触电者的原则:现场抢救触电者的经验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迅速:争分夺秒时触电者脱离电源,在现场附近就地抢救,病人有意识后在就近送医院抢救。从触电时算起,5分钟以内及时抢救,救生率90%左右。10分钟以内抢救,救生率6.15%希望甚微;准确:人工呼吸法的动作必须准确;:只要有百万分之一希望就要近百分之百努力抢救。
根据长期实践,我们在广大农村及城镇工矿中总结抢救触电者的经验,概括起来为四句话八个字,即要做到:迅速、就地、准确、。
所谓“迅速”,就是要争分夺秒、替触电者脱离电源。脱离电源的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迅速拉开电源刀闸;用绝缘竹杆挑开断落低压电力线,如遇高压电力线断落,要迅速用电话通知供电局停电,然后才能抢救。
所谓“就地”,就是必须在触电现场附近就地进行抢救,切忌长途运载将触电者送往医院或供电局抢救,否则势必耽误了抢救时间,造成抢救无效死亡。从医学理论来说:人的大脑只能耐受缺氧5~8分钟,小脑为10~15分钟,延脑为20~30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抢救,就会使触电者昏迷不醒,大脑缺氧,引起脑水肿等一系列病症。从临床(临场)上来总结,以触电者心跳及呼吸停止起计算,如果5分钟内能及时抢救,救生率是90%左右;如果在10分钟内及时抢救,救生率是60%左右;如果超过15分钟抢救,救生希望甚微。由此看出,抢救触电者应该就地进行。
所谓“准确”,就是人工呼吸操作法的动作必须准确。如果不准确,要么是救生无望,要么是把触电者的胸骨压断。其具体操作方法将在下一讲详细介绍。
所谓“”,就是只要有l%的希望,就要尽 100%的努力去抢救、广东最长时间的一例,救了7个小时才把触电者救活。那么,要抢救到什么程度才能呢。一般来说,只要五个象征出现了,就可以宣布抢救无效死亡,这五个象征一是心跳,呼吸完全停止;二是瞳孔放大;三是血管硬化;四是出现尸斑;五是尸僵。如果其中还有1~2个条件尚未出现,还应抢救。如果自己无法确定,待医生到来后鉴定。
1、迅速电源:发生触电事故时,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首先要马上切断电源,使病人脱离电流损害的状态,这是能否抢救成功的首要因素,因为当触电事故发生时,电流会持续不断地通过触电者,从影响电流对人体刺激的因素中,我们知道,触电时间越长,对人体损害越严重。为了病人只有马上切断电源。其次,当病人触电时,身上有电流通过,已成为一带电体,对救护者是一个严重,如不注意安全,同样会使抢救者触电。所以,必须先使病人脱离电源后,方可抢救。使病人脱离电源的方法有很多: A、出事附近有电源开关和电源插头时,可立即将闸刀打开,将插头拨掉,以切断电源。但普通的电灯开关(如拉线开关)只能关断一根线,有时不一定关断的是相线,所以不能认为是关断了电源。
B、当有电的电线触及人体引起触时,不能采用其他方法脱离电源时,可用绝缘的物体(如、竹 杆、手套等)将电线移掉,使病人脱离电源。
A、脱离电源后,人体的肌肉不再受到电流的刺激,会立即放松,病人可自行摔倒,造成新的外伤(如 颅底骨折),特别在高空时更是。所以脱离电源需有相应的措施配合,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加重病情。
2、简单诊断:电源后,病人往往处于昏迷状态,情况不明,故应尽快对心跳和呼吸的情况作一判断,看看是否处于假死状态,因为只有明确的诊断,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处于假死状态的病人,因各组织处于严重缺氧的状态,情况十分,故不能用一套完整的常规方法进行系统检查。只能用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判断一下,看看是否假死及假死 的类型,这就达到了简单诊断的目的。
其具体方法如下:将脱离电源后的病人迅速移至比较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仰卧,将上衣与裤带放松。
A、观察一下有否呼吸存在,当有呼吸时,我们可看到胸廊和腹部的肌肉随呼吸上下运动。用手放在鼻孔处,呼吸时可感到气体的流动。相反,无上述现象,则往往是呼吸已停止。
B、摸一摸颈部的动脉和腹股沟处的股动脉,有没有搏动,因为当有心跳时,一定有脉搏。颈动脉和股动脉都是大动脉,表浅,所以很容易感觉到它们的搏动,因此常常作为是否有心跳的依据。另外,在心前区也可听一听是否有,有则有心跳。
C、看一看瞳孔是否扩大。瞳孔的作用有点象机的,但人的瞳孔是一个由大脑控制自动调节的,当大脑细胞正常时,瞳孔的大小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自行调节,使进入眼内的光线强度适中,便于观看。当处于假死状态时,大脑细胞严重缺氧,处于死亡的边缘,所以整个自动调节系统的中枢失去了作用,瞳孔也就自行扩大,对光线的强弱再也起不到调节作用,所以瞳孔扩大说明了大脑组织细胞严重缺氧,人体也就处于假死状态。通过以上简单的检查,我们即可判断病人是否处于假死状态。并依据假死的分类标准,可知其属于假死的类型。这样,我们在抢救时便可有的放矢,对症治疗。
A、病人,但感乏力、头昏、心悸、出冷汗,甚至有恶心或。此类病人应就地安静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情况严重时,小心送往医疗部门,请医护人员检查治疗。
B、病人呼吸、心跳尚在,但昏迷。此时应将病人仰卧,周围的空气要流通,并注意保暖。除了要严密地观察外,还要作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的准备工作,并立即通知医疗部门或用担架将病人送往医院。在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观察病人是否突然出现假死现象,如有假死,应立即抢救。
C、如经检查后,病人处于假死状态,则应立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假死”进行对症处理。心跳停止的,则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法来维持血液循环;如呼吸停止,则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来维持气体交换。呼吸、心跳全部停止时,则需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挤压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同时向医院告急求救。在抢救过程中,任何时刻抢救工作不能中止,即便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必须继续进行抢救,一定要边救边送,直到心跳、呼吸恢复。
4、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的目的,是用人工的方法来代替肺的呼吸活动,使气体有节律地进入和排出肺部,供给体内足够的氧气,充分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正常的通能。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很多,目前认为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的操作方法如下:
A、将病人仰卧,解开衣领,松开紧身衣着,放松裤带,以免影响呼吸时胸廓的自然扩张。然后将病人的头偏向一边,张开其嘴,用手指清除口内中的假牙、血块和物,使呼吸道畅通。
B、抢救者在病人的一边,以近其头部的一手紧捏病人的鼻子(避免漏气),并将手掌外缘压住其额部,另一只手托在病人的颈后,将颈部上抬,使其头部充分后仰,以解除舌下坠所至的呼吸道梗阻。
C、急救者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嘴紧贴病人的嘴或鼻孔大口吹气,同时观察是否隆起,以确定吹气是否有效和适度。
D、吹气停止后,急救者头稍侧转,并立即放松捏紧鼻孔的手,让气体从病人的肺部排出,此时应注意复原的情况,倾听呼气声,观察有无呼吸道梗阻。
A、口对口吹气的压力需掌握好,刚开始时可略大一点,频率稍快一些,经10-20次后可逐步减小压力,维持轻度升起即可。对幼儿吹气时,不能捏紧鼻孔,应让其自然漏气,为了防止压力过高,急救者仅用颊部力量即可。
C、如遇到牙关紧闭者,可采用口对鼻吹气,方法与口对口基本相同。此时可将病人嘴唇紧闭,急救者对准鼻孔吹气,吹气时压力应稍大,时间也应稍长,以利气体进入肺内。
5、体外心脏挤压法:体外心脏挤压是指有节律地以手对心脏挤压,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从而达到维持血液循环的目的,此法简单易学,效果好,不需设备,易于普及推广。操作方法:
C、抢救者以一手掌根部按于病人胸下二分之一处,即中指指尖对准其颈部凹陷的下缘,当胸一手掌,另一手压在该手的手背上,肘关节伸直。依靠体重和臂,肩部肌肉的力量,垂直用力,向脊柱方向胸骨下段,使胸骨下段与其相连的肋骨下陷5-6公分,间接心脏,使心脏内血液搏出。
D、挤压后突然放松(要注意掌根不能离开胸壁),依靠胸廓的弹性使胸复位,此时,心脏舒张,大静脉的血液回流到心脏。
A、挤压时要正确,一定要在胸骨下二分之一处的压区内,接触胸骨应只限于手掌根部,帮手掌不能平放,手指向上与肋保持一定的距离。
G、有时病跳、呼吸全停止,而急救者只有一人时,也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挤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此时可先吹两次气,立即进行挤压五次,然后再吹两口气,再挤压,反复交替进行,不能停止。
6、电灼伤与其他伤的处理:高压触电时(1000伏以上),两电极间电的温度可高达1000-4000摄氏度,接触处可造成十分广泛严重的烧伤,往往深达骨骼,处理较复杂,现场抢救时,要用干净的布或纸类进行包扎,减少污染,有利于今后的治疗。其他的伤如脑震荡、骨折等,应参照外伤急救的情况,作相应处理。现场抢救往往时间很长,且不能中断,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扬勇敢战斗,不怕,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下去,往往经过较长时间的抢救后,触电病人面色好转,口唇潮红,瞳孔缩小,四肢出现活动,心跳和呼吸恢复 正常。这时可暂停数秒钟进行观察,有时触电病人就此复活,如果正常心跳和呼吸仍不能维持,必须继续抢救,决不能贸然放弃,一直到医务人员到现场接替 抢救。总之,触电事故的发生总是不好的,要预防为主 地着手消除发生事故的原因,预防事故的发生,充分发 动群众,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宣传触电现场急救的知识,那么,非但能防患于未然,万一发生了触电事故,也能进行正确及时的抢救,这样一定能够许多人的生命。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