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卫生日,今年我国的主题为“心理健康,和谐社会”。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会出现或行为障碍。记者走访哈市多家医院发现,儿童、以及老年人一些失常的生活状态均可能是患有疾病的表现。专家表示切勿忽视卫生问题,更不能讳疾忌医,要早发现、早治疗。当前,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是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四类。
案例:10岁男孩,今年开学后出现了异常的表现,家长说他两句,催他写作业、吃饭,他就会出现甩手、跺脚、耸肩,甚至,最让人不能的是他经常突然骂人,家人越他,他的反应越激烈,而且在学校也会出现这种行为。
医生诊断:在哈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医生检查后认为,的情况与家人的教育方式有关,孩子一旦不听话就会被家人严厉,结果造成他容易紧张而又不会排解,所以发病时就会出现骂人、耸肩、甩手、跺脚,尤其是一评就会发作。
哈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的陈主任诊断:得了抽动秽语综合征,这是少年儿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性障碍,“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因为学习竞争压力大,发病较以往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家长和老师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
案例:高中生小刚自从升入高中没几个月就染上“怪病”。高一期中测试过后,小刚每天到学校都会咳嗽、发烧甚至腹泻,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喉咙沙哑,甚至曾因腹泻引起脱水。小刚家长着实吓了一跳,赶紧送儿子到医院咨询:“每次孩子回家都有些疲倦,以为是学习累得,可在家休息一会儿后就能活蹦乱跳地玩电脑,啥事也没有。”
医生诊断:经哈市第一专科医院张聪沛院长诊断后,发现小刚的“怪病”原来是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张聪沛院长介绍说:“通过沟通,可以肯定患者的情况是由于学习成绩等问题造成心理压力巨大、焦躁虚弱所引发的行为障碍,如果不加以控制、治疗,肌体便会以形式障碍来表现心理障碍,学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案例:国庆假期,哈市刘先生和儿子女儿一起回了巴彦老家,孙辈儿的孩子们陪在身边,最让他开心。不过,假期过去,一个人生活的老人回到家中突然变得很失落,每天不停给亲属和孩子们打电话唠嗑。刘先生的儿子和女儿都劝老人多休息、少打电话,老人听后很生气地数落了他们一顿。刘先生的子女于是向心理医生咨询。
医生诊断:哈市第一专科医院老年心理科主任郝凤云诊断:老人的表达和情绪异常都属于中度妄想的症状,许多落单老人会在长假与家人相聚后出现疾病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过激的行为。让老人顺利告别“低潮期”,最关键的是子女亲人应经常看望老人,主动打电话关心问候老人。
案例:今年35岁的赵女士两个月前刚刚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作为一名事业心极强的职业女性,以前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她仿佛被孩子彻底栓住了,整天的生活就是围着孩子转,不分昼夜地喂奶,让本就神经衰弱的她失眠之苦。久而久之,她经常处于焦躁、抑郁中,好几次都产生了轻生的举动,所幸被丈夫及时发现。
医生诊断:在哈医大二院,赵女士被诊断为。据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孙威医生介绍,的发病率在15%至30%左右,每10个产妇里就有2到3个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的危害往往被人们忽视,对婴儿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家人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带产妇去医院心理科、科或神经内科就诊。
我省著名医疗专家张聪沛说:“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很多类疾病完全可以通过自主调节、医师帮助来避免发生或是及时控制与治疗,自身坚韧也有重要的直接帮助。此外,患有疾病的患者率高达80%,危害性不亚于心脑血管疾病,如果亲友不幸患病,千万不能讳疾忌医,一定要正视问题、及时治疗。”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显示,现行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将疾病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10大类为:
10.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伊勇 记者高春阳 霍营)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励10Q币。上期答题获者: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励10Q币。上期答题获者: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吧!答错啦,来看看正确答案吧!提示:课程总时长为945,您在wifi下观看。关闭有问有答用户登录
梦见家里被盗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