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天气逐渐转凉,全国迎来了“妈怕冷”的季节。很多宝妈担心宝宝抵抗力弱、体温调节能力和御寒能力差,总觉得给孩子穿的越多才越安全,尤其是感冒发烧之后就更应该捂汗。但是你知道吗?宝宝穿太多反而更易生病。
宝 宝的身体被厚厚的衣服,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衣服里的温度就会越来越高,宝宝年纪小、表达能力差,长久的高温会导致宝宝高热、脱水、缺氧、昏迷, 甚至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儿,有些宝宝抢救过来了,却留下了无愈的脑损伤。
宝宝穿得太多,容易出汗,若出汗后,家长们没及时发现,增减衣物,冷风一吹,反而更容易受凉。而发热之后的捂汗行为更加,热量无法散发可能导致体温持续上升,甚至达到42℃以上,短时间内大量的出汗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休克。
孩子的新陈代谢本来就比较旺盛,过多的衣服也让他们更容易出汗,这样一来,痱子、毛囊炎、湿疹、脓疱疹等皮肤疾病也更容易找上门来。
过度的保暖,把宝宝层层包裹起来,会使宝宝行动不便,运动能力受到很大,最终可能会导致运动迟缓。有个疾病叫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在北方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就可能与北方的孩子穿衣服多,下肢长久固定在不恰当的体位有关。
1、 由于1岁以内的宝宝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多,但身体产热能力不足,所以,寒冷天气外出时还是应该多穿些,可按照“比大人多一件”的标准穿衣。2、三岁以 上的宝宝都会表达冷暖,只要孩子不觉得冷就没必要多穿。可以和穿一样多,甚至稍微少一些,因为他们会经常活动,而且适当锻炼御寒能力可增强体质, 不易生病,老话说的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
① 判断宝宝衣量是否合适的标准:因为宝宝的心脏较小,搏动力量较弱,搏动出的血量较少,达到四肢末梢的血也较少,所以局部摸起来会偏凉,这是正常现象。宝宝的颈部、胸、后背温热没有汗,手脚适中(比背部稍凉),说明衣服的量正合适。
② 保暖又不厚重的宝宝穿衣:“洋葱式穿法”洋 葱式穿搭法,顾名思义就像是洋葱一样穿着一层一层的衣物。内层可选择材质柔软、透气且排汗功能良好的纯棉衣物,中层衣物保暖,最外层防水防风,以应付天气 变化。根据场合与温度,可以一层层加上或脱下,需要时,可搭配帽子、袜子、手套、围巾等小配件,相较于穿一件非常厚重的外衣,又舒适又灵活,可以达到保暖 又不厚重的目的。”
③ 三暖、二凉原则所 谓“三暖”的,即“背暖、肚暖、足暖”。保持宝宝的背部的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发生。而宝宝的肚子是连接到脾胃的,如果宝宝腹部受凉的话,会 造成宝宝的脾胃虚弱,从而引起食欲不振或者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另外,宝宝脚上的神经是比较多的,而且还有很多的,对外部的温度也是比较,如 不注意保暖容易引起一些疾病。“二凉”指的则是头凉、心胸凉。宝宝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就是中医所说 的上火,所以,一定要宝宝头部散热。宝宝如果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到,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所以,要 宝宝心胸凉爽舒适。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