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有一所SOS儿童村,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这里有来自全省各地的孤儿,以及十几位负责照顾孩子们的职业妈妈。在本报与康师傅矿物质水共同举办的“百姓故事征集”中,这里的职业妈妈张孝蓉受到读者推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是心存一丝母爱,张孝蓉在儿童村坚守了12年,默默地为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们奉献出自己的所有,兼具着“父爱母爱”的双重奉献。正是因为这封推荐信,记者来到SOS儿童村,见到了张孝蓉。
张孝蓉是中国成都SOS儿童村3号家庭的职业妈妈,曾在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工作。1997年儿童村建村在报上刊登了招聘广告,一向热心幼儿教育的她马上来报了名,并凭借亲和力和责任心进入儿童村,当起了职业妈妈。张孝蓉说很巧的是在看到招聘广告前几天,她看到电视里一档节目在跟拍流浪儿,当时就想怎样能帮助这些孩子,没想应聘通过了,圆了她要献身儿童教育事业的梦。
当SOS儿童村的职业妈妈有一个非常苛刻的要求,那就是不能谈恋爱,不能结婚。这对于当时正值花季的张孝蓉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她刚来没多久就有亲朋劝她离开儿童村,回家结婚生孩子。不过当时她已经对自己带的孩子依依不舍了。当时她一来就带了四个儿女,大的8岁,小的还不到6岁,最让她割舍不下的是那个6岁的孩子。现在孩子们已经长大了,离开了儿童村,最大的女儿还当上了妈妈,他们经常回来看望张孝蓉。不过,前一批孩子走了,又陆续有新的孩子进来,始终牵着她的心。这也是她十多年以来一直不肯离开这里的原因。
从一开始当妈妈的手忙脚乱,到如今张孝蓉已经能从容地做这一切。她说刚开始的时候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这些孩子甜甜地叫她“妈妈”的时候,她还是很不好意思,很。同时,正是这声“妈妈”,让她越发地感觉到身负重任。除了每天给孩子们洗澡、、煮饭,监督他们学习外,还要帮助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抚平心灵的
创伤。同时,还要在这个没有爸爸的家庭里父亲该承担的责任,教他们更加自强。她始终在家里扮演着强者的角色,自己的很多苦却无处诉。不过她说看到孩子们在成长中进步,她就发自内心地高兴。
对各类孩子和孩子的不同阶段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张孝蓉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去年她写的“培训——什么是优秀孩子,怎样培养优秀孩子”的文章还在中国SOS儿童村协会网站上发表了。她以“爱”为中心,“用全部精力去疼爱孩子”的理论更成为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
在儿童村的12年里,张孝蓉先后抚养了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12个孩子,现在有两名孩子离开儿童村自立生活,4名孩子参加了工作,1名孩子大学在读。而曾经带过的最小的孩子是从半岁开始的,他几乎占据了张孝蓉24小时的时间,要为他洗尿布、喂奶、吃药,还要抽时间照顾其他七个孩子。她回忆起那段时光,说那是最难的一个阶段,人们都说她一下老了好几岁。
不过,张孝蓉始终觉得,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这个妈妈。她的愿望就是“永远做一个能为人付出的人”。
“百姓故事征集活动”由华西都市报联合康师傅矿物质水共同主办,面向社会征集身边的故事,征集在平凡岗位具有关爱、奉献、环保的基层人物,并将他们的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共建和谐、大爱的社会氛围。
活动期间每周将抽出参与故事征集的热心市民5名,每人获得1箱康师傅酸梅汤。活动期间还将评选出5位人物,每人获得3000元公益金、证书、1年华西都市报订阅、康师傅矿物质水15件。
短信推荐、自荐: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发送28加推荐人及故事至106280066(资费1元/条,不含通信费;移户须完成二次确认,留言方可成功);
来信推荐、自荐:将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寄到:成都市红星二段70号四川日报大厦16楼,百姓故事小组收;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